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昌族的"春灯"文化属于阿昌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阿昌族的生产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宗教、武术、服装、道具、说唱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形式。本论文试图就阿昌族"春灯"文化之曲调与唱腔种类及特征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是我国云南西部边疆特有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民间音乐属于阿昌族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迁。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自然和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化历史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历来分析祭祀仪式产生及其传承原因的文章很多,但以祭祀群体心理表现为视角进行分析的基本没有.本文则从祭祀群体的认知心理、服从心理、从众心理三方面对祭祀仪式的产生及其传承做简单分析.这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祭祀仪式的产生和传承,以便对祭祀文化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朴玉娜 《魅力中国》2014,(8):112-113
日本和韩国都很重视祭祀,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各自国家人民不同的愿望,而通过祭祀活动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祭祀传统文化之间的异同,这样,就可以“以管窥豹,可见一斑”的方式来反映出日本与韩国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更加以了解日韩两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间祭祀文化源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等因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传统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既有能够满足民众心理慰藉、团结族群凝聚力、文化娱乐和传承等积极意义,又有封建迷信思想、威胁社会稳定等消极作用,这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潮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民间祭祀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张鹏 《魅力中国》2013,(17):113-113
自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之时.出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不理解。所作出的种种反映。对祖先的崇拜、对圣人的尊奉、时生命的迎接、对逝者的感怀等等。祭祀音乐总是融于其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吉林九台锡克特里家族(以下简称石氏)的萨满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古朴雕刻技艺,是研究满文历史文化和满语方言特点的珍贵原始材料。本文从石氏家族的萨满祭祀时选用的几件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手持神器,对其形状、大小、颜色及历史发展和萨满祭祀演化的过程,阐述不同时期的瞒尼神所使用的神器(兵器)之不同,且其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谭雪 《魅力中国》2011,(20):296-297
历来对土家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湘西、鄂北等地区,对重庆范围土家族的研究并不够。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背景,主要从石柱土家族祭祀仪式的由来及传承现状、祭祀群体心理表现方面对渝东南土家族祭祀仪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汉族民间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具有浓烈关东风韵特色的地域性音乐文化,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元混合体.其中融入了燕赵、齐鲁、中州、滇云和本土少数民族等音乐文化基因,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及与欣赏群体的互动,最终实现地方化.吴越“流人”作为客籍居民和传播中原音乐文化的载体、使者,对黑龙江汉族及土著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繁荣的影响,可谓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诗中,"遮帕麻"、"遮米麻"、"桑姑尼"是阿昌族最初崇拜的三位祖先神灵,祖先崇拜反映出阿昌族民族发展的脉络,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孝道思想丰富了史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08,(9):I0001-I0001
象山祭海是象山渔区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愉悦的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神娱神、拜海为内容,以崇祀、演戏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祭祀文化活动。根据《象山东门岛志》记载和当代老渔民回忆,有了渔船就有祭海活动,说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2.
岱庙御碑亭     
孟宪飞  冯晓波 《东北之窗》2011,(14):104-107
御碑亭是古代专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较大较重要的碑加盖碑亭。多位于正殿前院,是五岳庙特色之一。五岳之中,各岳都有庙祭祀,在西岳庙主殿——灏灵殿前东西两侧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碑;中岳庙主殿——峻极殿前有乾隆御碑亭:南岳庙御碑亭内有康熙皇帝御制的《重修南岳庙碑记》;北岳庙主院两侧有明朱元璋御碑亭。岱庙俗称东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在天贶殿主院落中也遗留了四座古老的御碑亭,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3.
刘黎红 《走向世界》2012,(10):14-19
"清明时节雨纷纷……"伴随着细雨春风,又是一年清明节来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是一个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最初清明节扫墓祭祖只是中原地带汉族的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传遍中华大地,有2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清明扫墓的习惯。1000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这一习俗始终绵延不辍,近代以来更随着华人的足迹流播到海外华人聚居区。时至今日,清明扫墓祭祖仍是全球华人普遍认  相似文献   

14.
阳卓军 《魅力中国》2013,(8):364-366
恩施傩戏的产生与原始的巫风习俗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了巫术祭祀活动,巫术祭祀活动孕育了巫傩文化,傩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慢慢演变为以娱人为主要目的的傩戏——戏剧的样式之一,这就是原始巫术与恩施民间戏剧——傩戏的基本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黄宇 《今日重庆》2014,(19):88-91
插箭节是一项祭祀活动。如今,它已变成藏区一个盛大的节日。插箭节大意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将战争时使用的武器交给天神,以祈祷和平。所以插箭节都在各个村落最高的山上举行,人们以五彩的箭垛作为供奉的象征,每年为这些“保护神”举行供奉仪式插换新的彩箭。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古人对山神祭祀祭品分类,阐释了肉类、玉石类、谷物类、杂类等祭品和祭祀方法,进而探讨《山海经》所反映的时代,人们思维方式上的特征以及人们的信仰观念.首先,体现出当时人们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祭祀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其次,在祭祀方法方面,体现出人们对于血的崇拜.血是生命的象征,对血的崇拜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李强 《魅力中国》2013,(22):102-10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五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五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五色文化来自于彝族的人类起源学说.并且充分的体现彝族的祭祀文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彝族五色文化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扣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晋北赛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剧,它曾经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许多农村。从赛戏漫长的历史流变中,我们可以看戏曲文化对它的面貌以及兴袁演变产生的巨大影响。艺术上的局限与赛戏文化土壤的改变造成了赛戏的衰亡,如今它已绝迹舞台,但它散落在民间的历史信息向我们透露了几百年前民间演剧的原始形态。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民间祭祀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酉阳摆手舞     
土家摆手舞是以摆手为基本动律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人祭祀神灵、酬报先祖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融歌、舞、乐于一体,是酉阳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已有千年历史。2008年,酉阳摆手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祭祀,源于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不解、恐惧,为了自身的繁衍和祈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膜拜的仪式。它包括一些生殖崇拜的祭祀仪式。在夏商周早期国家祭祀活动中,出现了天神、人鬼、地,三大至上神;春秋战国之后,周公制礼作乐将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