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代表性问题,增强自身谈判地位,用行业同盟对抗商业资本大鳄,已成了行业协会亟需解决的课题,也许还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赵蕊 《中国工商》2004,(6):154-155
不久前,驰骋中国的零售业巨头家乐福陷入一场空前的危机!家乐福也承认这是其进入中国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13日.上海炒货行业协会与著名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之间长达3个半小时的艰难谈判最后以破裂告终。作为“愤怒的抗议”.上海炒货行业协会旗下的阿明、台丰、正林等10家知名炒货企业将暂停向家乐福超市供货。行业协会出面带领供货企业集体向超市巨头“发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7,(27):63-66
洽洽、真心、大好大、恒康……当我们历数这些近几年表现异彩纷呈的炒货品牌时,我们才意识到炒货行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散装瓜子的一统天下到傻子的崛起,从洽洽的横空出世到众品牌的分庭抗礼,炒货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成为食品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新生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9月10日,杭州家乐福超市涉嫌出售假茅台酒遭厂方举报。9月15日,上海市工商部门发现家乐福上海古北店和共江店涉嫌出售假茅台。  相似文献   

6.
7.
家乐福全球化战略对我国连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家乐福全球化战略的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零售流通业的发展情况,提出“创建全球品牌”、“网点门槛”、“资本运作”战略以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零售巨头家乐福与上海炒货协会及春兰空调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家乐福对供应商收取进场费的做法成为众矢之的。而随后美林公司出台的一份调查报告又似乎印证了“家乐福”模式的可行性,这份报告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家乐福的盈利与其所采用的所谓“盘剥供应商”的模式联系在一起。本文将论证“家乐福”模式的合理性及其对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外资零售“巨鳄”可口可乐公司并购中国果汁饮料业巨头——汇源,一时间举国哗然,民众猜测纷纭。是机会?还是阴谋?  相似文献   

10.
11.
伴随着家乐福在中国区163家连锁门店启动强化食品宣传周,其针对强化食品免进场费的“绿色通道”也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09,(1):33-33
沃尔玛和家乐福这对在零售业这块大棋盘上对弈搏杀了许久的老冤家,如今却下出了同一步棋:换帅。 2008年11月14日,家乐福集团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来自雀巢的前营销执行副总裁拉尔斯·奥洛夫逊(Lars Olofsson)将取代何塞·路易·杜兰(Jose Luis Duran),成为家乐福的新任CEO。至此,家乐福本年换了东家之后,又换了管家。  相似文献   

13.
《成功营销》2009,(11):78-79
在外资零售业内,家乐福一直享有高度评价:"本土化相对成功的外资零售企业",但家乐福2009年业绩不抵大润发的消息,令人对家乐福的发展颇为担心。在品牌塑造年代,家乐福如何寻找失去的优势,发现新的营销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家乐福中国将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各区域运营分权灵活性;这会对中国区域优势型超市集团造成最大的打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6.
17.
卫生医院服务是公益事业及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其服务价格依照《价格法》纳入政府定价的范畴,医院必须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8.
刘莹娟 《商场现代化》2007,(8S):177-178
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个“外来和尚”,狭路相逢于中国这个世界级的零售市场,开始了一个两个零售巨头之间的世界级竞争。不知是为了潜心修炼还是本性谦逊,沃尔玛和家乐福在以往的全球布局上都尽量避免着直接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场》2002,(7):50-51
<正> 是否具备“严谨性”的工作方法是评判调查公司优劣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国内调查行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等无序状态,却让人对这个行业的专业水准提出了质疑,人们甚至相信较低的进入门槛已使一批滥竽充数者混入业内。2002年,寻找“理性精神”成了中国调查业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 找到组织 中国的调查业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但总营业额的增长率却有58%,大大超出全球市场8.3%的增长率,这意味着一个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了,由此引发的问题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本文仅就安然破产给我国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理念上带来的反思发表看法:一、公司决策应该集权还是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现代公司管理中最大“盲点”,“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似乎成为决策体制选择的两种必然结果。但是这两种结果在现实中绝对有轻重之别。“创新想法的可行性不应由管理层来决定”这是安然董事会一条重要的经验,外界多少人对安然公司内部决策权最大限度的下放大加赞赏。现在看来,经验恰好变成了教训:在分权体制下,拿着“奶酪”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外部人,而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