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丁士佩 《江南论坛》2014,(10):51-52
正殡葬工作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风俗革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强殡葬管理,是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切实保障民生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是切实保护山林土地资源,确保无锡市风景旅游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要求。一、滨湖区殡葬管理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殡葬观念的变革、生态殡葬的推行及革新刻不容缓。基于对浙江省衢州市518名居民的调查,以及国际生态殡葬实践、生态殡葬墓园发展经验借鉴,结合国内生态殡葬现状和相关国情,思考国际生态殡葬实践经验在衢州乃至国内的可运用性,提出适用于本土的生态殡葬的方法和路径,如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科技创新推行节地葬式、墓园景观化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恶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土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粉兰 《经济师》2007,(11):285-286
农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文章从土地资源角度出发,探讨甘肃省庆阳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芝加哥市公墓管理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公墓布局不合理、迁徙频繁、用地扩张和浪费、火葬政策推行困难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社会矛盾激化.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这些问题在现阶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显现.芝加哥市公墓管理具有西方特色的殡葬产业化特点,其公墓发展尊重文化差异与宗教需求,确保政府在公墓迁移中的主导权,这些经验对我国公墓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墓市场化多元供给、重视墓葬规划、尊重少数民族墓葬文化等也是我国未来殡葬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保平  卢玉平 《经济论坛》2004,(11):108-109
殡葬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殡葬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殡葬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悬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潭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上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中国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还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4%。人均耕地1.4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所以,加强土地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管理分析过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机制对加大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集约利用水平描述性评价测试,更能建立积极有效的土地调控机制,在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中,结合执法和监督机制,参与责任落实机制和利益导向,分析结构变化和对集约度的影响的关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还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土地调控机制,有保有压的用地供管机制,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土地高效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更公平、透明地揭示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同时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城市发展建设资金。然而,现行财税制度却加剧了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由此滋生的种种问题导致土地出让收入成为舆论焦点。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检验、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宏观经济变量与土地出让总收入的相互影响及数量关系,并据此推导建立土地出让收入模型,预测土地出让收入的数量及变化趋势,为各界真正了解土地财政以及政府把握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在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背景下,市场化进程会对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有何影响?本文以工业用地配置为切入点,将2008—2013年我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与同期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相匹配,构建每宗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指标,研究市场化进程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微观层面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高;(2)在传导机制上,市场化进程能够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进而提高配置效率;(3)对于存在经济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城市,市场化进程对土地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海河是天津市标志性的宝贵资源,但长期以来海河沿岸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产价值没有充分实现。本文从土地增值的一般涵义出发,分析了海河沿岸土地增值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地资源稀缺,需要合理利用。闽台农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福建农地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着短期经营与过度利用的问题,出现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此分析后,提出应当从完善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定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加强农地监督利用等方面促进合作中农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萍  杨钢桥 《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1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的必然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尖锐,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特点,从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为干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GIS的支持下,选定东北后备农用地资源利用的影响因子,通过GIS的权重叠加模型运算,对东北地区后备农用地资源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开发、利用和保护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耕地、化肥、电量等作为主要的农业资源,对农业的产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的生产效益。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资源消耗系数法对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时间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耕地资源总的消耗系数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的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各年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促进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性建议。(1)管理日趋短缺的耕地资源,关键在于保护耕地面积;(2)针对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关键在于增加使用有机肥、修复水渠、塘坝,增大传统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land in economic theory is surveyed, both from a conceptu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and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 economic theories in various ways. Originally, land used by agriculture wa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an economic treatment of land. This was gradually extended with various other land use categories.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gave less attention to land use, generally regarding land as a production factor of relatively little importance. Nevertheless, specialized sub-fields within economics such as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met the demand for explicit spatial analysis including land use considerations. Atten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problems has stimulated new perspectives on,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land in economic analysis. This involves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he use of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ethods of analysis. Awareness of the richness of ideas on land in economic theory can contribute to enhance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