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然中国一直缺少保护私人产权的正式制度,为什么私营企业和外商敢于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而不担心产权会遭受侵犯?本文建立了一个政府、官员、百姓和外商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在一个一般均衡框架内考察了国内资源分配格局与产权保护以及均衡产出之间的内生关系,并尝试性的解释了:(1)中国为什么要维持一个低效率而庞大的国有部门;(2)私有部门是如何陷入"融资困境"的;(3)中国的外资部门为什么这么庞大;(4)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是如何造就二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铁路改革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全局战略之下,法治化、市场化的铁路改革才是符合国家、社会与民众需求的.改革有必要一扫过去立法、执法方面的弊端,重构严谨、周密的铁路法律制度.铁路立法为旅客维权,民众权利救济提供依据才可能最大程度地维护民众权利,进而得到民众的赞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小产权房是集体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是租金耗散和土地的低效率,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的理想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需要在土地利用相关者之间明晰产权,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政,以保障公民之正当权益,加强人权保障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行政执法在人权保障问题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行政法制建设应当把保障和促进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内容。一是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提高人权保障法制化水平;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人权保障意识;三是重视侵权责任追究,落实侵权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以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为主要目的,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作为劳动者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劳动立法在历经革命年代的洗礼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初创、恢复与发展后,建立了劳动基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未来的能够有效衡平各方利益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对劳动者诚实劳动的保护,并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吴志平  林志扬  陈福添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117-122
金融危机变革环境下(如失业潮),员工的组织承诺容易降低。文章在工作再设计、心理授权与组织承诺之间构建模型,通过工作再设计和心理授权来影响变革中员工的组织承诺。共有15家企业共292位员工有效参与了问卷调查,假设检验的通过证明了:工作再设计对员工的组织承诺有显著影响。心理授权在工作再设计与组织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调查也证明了:工作再设计对员工的组织承诺影响中,外控型员工比内控型员工所受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孔德周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3-57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自然人姓名权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被商业利用。法律应赋予自然人平等享有姓名权商业利用的权利,只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或一定领域内能够明确无误的指向特定自然人的称谓都是姓名权商业利用中的姓名。在实际生活中,自然人姓名权商业利用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有将姓名许可他人进行商业利用、将姓名作价用于商业活动及通过提供赞助使用其姓名等。  相似文献   

11.
产权制度构成一切制度体系的根本支撑,其他制度均由产权所内生。产权制度的基本效能是激励、惩罚和预期,完整有效的产权束由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和收益权所有机构成。一切发展的核心是人的主体发展,其实质是主体自由权利有效而持续的扩展,劳动力自主产权由此成为产权制度的核心构件。劳动力自主产权或主体自由度决定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从而成为解释国家发展差异的根本解释变量,对一切发展而言,劳动力自主产权具有核心价值和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少红 《特区经济》2008,(7):167-169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护无疑是重要的原因,所以如何全面有效地保障农民权利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制度的构建入手,通过全面推进农村制度建设,确保农民的基本国民权利实现,从根本上消除权利的贫困,实现农村的富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产权流动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产权市场平台,产权市场一体化是实现和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以来自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退耕还林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林权纠纷、配套政策不完善、剩余劳动力增加、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问题。据此,文章最后相应提出一些完善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成 《华东经济管理》2001,15(6):144-147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在企业中已经非常普遍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每到年终之际 ,国家财政部门都要对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作出各种规定和采取各种措施 ,但是还是无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顽习。本文试图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着手 ,提出一些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周绍健 《乡镇经济》2009,25(4):63-66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在此过程中往往存在农民权益受损问题。文章在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开发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相关方法分析了乡村旅游中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农民对旅游开发权益的总体认识,剖析了权益组成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提出了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爱请  张侠  沈令 《乡镇经济》2005,(11):38-4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与飞速发展的城市极不协调的“城中村”却成为市政府的一块心病。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改造这一些特殊群体,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