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风险情报对于保护由于信息不足而易蒙受债券倒闭损失的投资者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5日,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和“两房”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为AA+,打破了美国国债保持长达70年之久的AAA级信用级别,由此造成美国国债市场不同期限国债波动剧烈,短期国债价格连续走低,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受此影响连续下跌.中国作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截止2011年8月底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达11370亿美元,面临巨大的敝口额风险,以201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的2749亿美元外汇储备计算,与年初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相比,已造成大约25亿美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邵琳 《新商刊》2000,(2):24-25
国债.就是以国家财政(中央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这种可流通国债奠定了溉通市场的格局.为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1998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为起点的国债市场化改革.可以说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就起步于二级流通市场。经过10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余文婷  潘敏敏摄 《浙商》2011,(17):100-100
8月第一周,全球经济从股市到大宗商品市场整整一周大幅受挫,源于美国国债危机的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事件再次造成市场动荡,让人们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开始担忧。三年前的金融危机即将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5.
陶冬 《新财富》2010,(7):46-47
2014年美国政府的总负债将相当于GDP的108%,这可能促使评级机构下调山姆大叔的主权信用评级,从而导致美国国债的发行价格波动、但由于在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中、美国国债无可替代,山姆大叔永远可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避免违约。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学术)》2011,(19):68-68
为什么资金仍在不断涌入美国短期国债市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本月初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而3个月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目前仅为0.01%。眼下解释有很多:投资者在寻找避险资产;对经济增长忧心忡忡;担心通货紧缩;采取动量交易策略。或者,四个原因都有。但是,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投资者关注: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是如何处置多余“现金”的?  相似文献   

7.
美债玄机     
8月6日,标普下调美国国债信用评级,维持94年最高级别AAA级的美国主权信用首次被下调至AA+,引爆全球对美债危机的恐慌,股市全线重挫,原油、大宗商品以及风险资产全线下跌,全球金融市场几近崩盘。作为美国最大海外债权人、最大出口国,在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的“覆巢之下”,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市场普遍认为,美债评级下调使中国外汇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各种金融资产的偿还能力或投资风险作出优劣评级,为金融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其投资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定价、资本市场利率的形成和货币汇率的波动。再联想到之前欧洲债务危机时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加快危机的扩散,沉重打击了欧洲金融秩序的稳定。我们更加坚信本土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海锋 《中国工商》2004,(4):134-138
一旦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信用体系诚信标准》落锤,凡是继续玩“信用缺失”游戏的企业,极有可能会上“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体系黑名单”。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1,(4):17-17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之一标准普尔4月18日发布报告,继续维持了美国目前的AAA最优信用评级,但将美国债务前景从“稳定”降为“负面”。这是60年来标准普尔首次将美国债务前景定为“负面”,此举立即引发市场波动和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使中国的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在“信用经济阶段”的门槛前踯躅。中国如何才能跨入以信用交易为主要方式的信用经济,最重要的是尽快启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工程。为此我们与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在本期,通过记者与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组”专家林钧跃教授的漫谈,对信用管理行业的现状做一些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世界各国的金融动荡,引起全球的关注。分析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产生的背景,指出美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造成的流动性泛滥。本次信用评级的下调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总体而言,美国实质上并没有受到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中短期内美国国债地位难以动摇。而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各个方面都受到该事件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在应对措施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上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世界各国的金融动荡,引起全球的关注。分析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产生的背景,指出美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造成的流动性泛滥。本次信用评级的下调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总体而言,美国实质上并没有受到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中短期内美国国债地位难以动摇。而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各个方面都受到该事件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在应对措施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上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所谓信用,是指履行承诺而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信用很早是作为道德范畴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后来逐渐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现代社会更是信用社会,信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然而,信用危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快速蔓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经济交往中,高达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另据中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全国有68.4%的消费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至于其它诸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工程质量优劣、偷税骗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已成为经济生活的常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我国,信用危机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信用的三大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都存有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国际信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质性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美国邓白氏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共同编制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级标准”,并开展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展活动,联手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对外经贸财会》2006,(11):29-29
组建并完善信用管理部门职能 综观“长虹事件”前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如果长虹有一套成熟的信用管理体系,从信用的角度来评估美国APEX公司,情况也许会不同。  相似文献   

17.
如今社会“信用危机”已不是书本上才能看到的现象,而是随气处可见的现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无奈地慢慢去适应,仅有少部分人会尽力地抗争。笔者以为“信用危机”的转变应是匹夫有责,如果大家共同守信,一定会建立一个高度信用的社会,那么事事都能轻松地去面对,并不需要处处防备遭暗算。以下是笔者对“信用危机”问题之浅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信用过度无序扩张导致金融系统不断积累风险直至最终爆发.信用扩张在金融风险扩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银行信贷扩张可以通过多样的流动性效应使大量资金流向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能源、原材料以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信用过快扩张会加剧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失衡,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影响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安全及稳定.  相似文献   

19.
石慧 《上海商业》2006,(7):89-90
随着在中国逐渐确立市场经济,信用二字可谓妇孺皆知,但信用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信用的应用领域上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投资信用、个人信用,国家信用五种主要形式。而其中的商业信用的概念之定义很多,但核心内容是:一方基于对另一方的信任,以对方做出在将来某一个时间进行偿付的承诺为前提,向对方转移物权的行为。在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偿付行为发生在将来”,二是“物权原所有者对对方信任”,三是“物权的新主人做出将来偿付的承诺”。体现在商业行为上,对信用的狭义理解可以直接等同于“延迟付款”或“赊销”。因此,对方能否实现在将来的偿付,便是风险的所在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商业时代》2008,(15):39-40
美国消费信用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消费信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世界上都数第一.本文从消费信用的含义出发,分析美国消费信用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消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以及消费信用监管体系,并研究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不足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