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江华  徐建刚  曹晓辉  徐芳 《经济地理》2007,27(5):733-736,740
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偏离份额基准.运用此基准,通过选取南京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点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国家范围内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南京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3个产业部门.对结果分析表明此选择基准在主导产业选择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熊曦 《发展研究》2013,(1):75-80
工业行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湖南省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工业行业的38个产业方向为分析对象,并以全国同一时间点和同类型工业产业方向作为参照,对湖南省工业行业的38个产业方向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分析研究,同时绘制了偏离-份额分析图。研究认为湖南省应该选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具有竞争优势、成长性最好的产业部门作为其工业行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此,应适应新阶段工业行业发展形势,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投资力度,做大一批大行业和工业大企业。  相似文献   

3.
王晶  曾彦荣  杨宝仁 《经济师》2012,(4):209-211
主导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核心对整个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培育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选取兵团2005年和2009年的33个工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SM分析法对兵团工业产业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确定有可能成为兵团主导产业的产业部门。结果表明,以偏离-份额基准选择兵团主导产业是客观有效的,并确定了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产业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基础上引入了SSM模型中的偏离份额基准,以此反映主导产业的其中的三个特征:发展前景好、现状基础好、区域竞争力强,建立了15个指标的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作为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导产业可分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性主导产业。本文构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湖北省38个产业部门进行评价,筛选出湖北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性主导产业,并对湖北省如何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并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描绘,并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高技术产业群中的各产业部门进行比较评价,旨在总结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发展的不足,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企业制定相关对策,政策。本文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预测出各高技术产业部门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地区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作为参考系,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地区增长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通过这3个分量的大小、正负变化对呼和浩特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呼和浩特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南宁市34个产业部门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2007~2015年南宁市应分阶段重点发展的"事实型主导产业"、"规划型主导产业"和"预期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南宁市如何发展其主导产业并带动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差异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进行了一定的指标化,并从可量化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系统的描述了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金华地区各产业部门进行了综合评价,选择并确立了现阶段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建立合理的地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由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结论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的六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据此提出一套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同时,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内蒙古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选取内蒙古27个产业部门进行研究,筛选出了最能带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类主导产业,为政府投资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龚根辉 《时代经贸》2009,(6):69-70,72
本文采用2005—2007年福建沿海各地市三大产业产值,建立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地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差异,集中探讨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挥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12.
雷心恬 《当代经济》2018,(12):84-85
本文将福建省宁德市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与区位商法共同构建的矩阵分析模型,通过二维度实证分析视角,为宁德市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选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八大区域的制造业就业空间变动.研究认为,西部大开发对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影响不大;2005年东部振兴和中部崛起以及国内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到制造业产业部门向非沿海地区转移,而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仍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制造业转移过程呈产业集中与产业转移同时发展的特征;沿海区域发展较好的产业部门难以向非沿海地区转移,非沿海区域对承接制造业产业部门存在着无序规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分析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全国分量(也称全国份额,为以全国经济增长率计算的区域增长)、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用关系式表示,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2001—2012年湘西州11个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州各县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在产业结构内部,种植业处于缓慢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湘西州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何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将影响力和感应系数都大于1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它们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将直接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霍娈 《经济论坛》2004,(22):29-3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解生  张千 《经济师》2007,(9):283-283,285
文章根据1990年和2005年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十多年来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上海制造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认为上海市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去重点发展,从而更加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偏离—份额法是一种将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解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竞争力等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指标分析方法,它将被研究的地区与所在区域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计算公式如下Ni=eio(Et/Eo-1);Pi=eio[(Eit/Eio-1)-(Et/Eo-1)];Di=e[io(eit/eio-1)-(Eit/Eio-1)]/G。式中的Gi表示为研究地区在计算期内i产业的产值增加总额,Ni、Pi和Di分别表示为地区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偏离分量,e和E分别表示为地区及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区是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特殊经济区域,用传统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选择主导产业会产生负面效果,因为即使该区域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再丰富也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借鉴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状况来重新构架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根据选择基准构建了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