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由于国有股减持中减持价格不合理,减持主体不规范及相关各方地位不平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股减持引起市场的动荡。因此,国有股减持必须精心设计,合理确定减持价格,采用多种减持方式,合理确定减持节奏,在一个统一的市场规则下公平、有序、透明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3.
论国有股减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评价了学术界关于国有股减持定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认为主张非流通股全面缩股和以净资产为定价基础的方式缺乏法律依据,同时也显得理论基础不足和不能公平合理。而以市场价格减持在我国股票价格高企业的情况下又显然有损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进而提出以市场价值为定价基础的观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减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金融博览》2001,(12):23
●1994年4月,珠海恒通集团收购棱光实业35.5%的股权,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例国有股转让. ●1994年9月,陆家嘴以每股2元的价格协议回购国有股2亿股,开国有股回购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06,(11):35-37
世界银行的一位高级专家来华访问时曾说过,中国股市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有2/3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这就是中国的一股独大,即股权分置.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在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最为重大的制度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酝酿已久的国有股减持近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并出台了相关行政规则。截止目前,国有股减持主要采用国有股回购、协议转让、增量发行、国有股配售四种方式。其中增量发行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8.
国有股减持并不可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在新发、增发股票时,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由于减持价格过高,沪深两市受此影响展开自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下调.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11月14日,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本文集纳了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方案及相关意见,希望能为稳妥减持国有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02,(8):27
2001年6月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崔青云 《理财》2001,(7):34-35
许多人对国有股减持有一种犹豫的心态,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让约占总股本62%的国有股流通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对证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有股减持并不意味着国有股高位套现,而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只要方案和步骤设计得当,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三步走。一、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和收益权,从而强化对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由公司担保,并以购入的国…  相似文献   

13.
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有股减持的有关事项,标志着国有股减持计划全面启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总股本规模约为2846亿股,其中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62%.按2000年5月底收盘时的市值计算,深沪两市国有股的总市值大约为22550亿元.按照目前证监会在2000年至2001年内将国有股比重减持至51%的设想,大约要减持300亿股.国有股减持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很理性了,停止国有股减持并不能使其因此获得生机。相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有股减持,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对证券市场的尊重程度。从两者关系者,国有股接受证券市场的价格选择,并重点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可能是“多赢”的选择。从尊重证券市场的角度看,除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以外,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借鉴“累进所得税制”办法解决股票发行中的非公平问题;(2)增强投资(如基金投资公司等)对出资人的盈利责任问题;(3)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以满足国有股减持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庭院经济指家庭院落范围内经营的生产活动,诸如家庭缝纫、编织、各类加工作坊、照相、客店等;以及小养殖场、小果园、小菜园、花卉培植、盆景装修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止金融资产贬值,达到制止通货紧缩的目的 1~5月,国民经济最严重的问题,在于通货紧缩.国家统计局新公布的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为负值,显示了我国通货紧缩的形势不但没有缓解,而且仍呈加剧之势.CPI自2001年11月份以来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0.3%(11月)、0.3%(12月)、1.0%(2002年1月)、0.0%(2月)、0.8%(3月)、1.3%(4月)、1.1%(5月),呈持续下降趋势,今年1~5月累计平均同比下降0.8%.同时,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减少,一季度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4.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微幅上扬0.1%,较上年同期下降2.8%,同比降幅较上月缩小了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南飞 《浙江金融》2002,(3):34-35
拘泥于"减持定价",实乃误区 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研磨了相当一段时日,可是进展并不十分顺利.2001年6月12日推出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在相当程度上催化了股市的大幅度下挫,将中国股市拽入严冬,只好于10月22日晚9点明智叫停.时隔3个月后,2002年1月26日公布了叫停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集的阶段性成果和"折让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而沪、深股市对此的回应是:双双股指飞流直下,暴挫近7%,个股跌停板家数惊人.面对这一险峻态势,只好再以"专家座谈会"的形式输送一丝暖气,以安抚濒临崩盘的沪深股市.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广东财政》2001,(8):12-13
国有企业改革关键问题之一是解除社会负担。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不只是企业,而是一个社区,负担了许多社会功能。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冗员达到了30%,不解除这部分负担,无论是哪一种主张,自负盈亏也好,平等竞争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只能是纸上谈兵。问题在于,无人承担这部分改革成本。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对此只字不提,只是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也只是明确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这分明是“新人新办法”,而回避了迫在眉睫的“老人老办法”和新办法如何衔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大有自发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破产,转产,合资还是搞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裁减冗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社会安定的包袱,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解决3个月的待业保险问题。如果再拖延下去,经济结构转换,国内外市场竞争,经营行为个体化三个规律,将自发为自己开辟道路,结果是国有资产被少数人占有,而把数千万工人抛向社会。政府或命令银行发放贷款维持企业,或以赤字或国债方式向失业工人发放补助,或发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三种办法都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迫使经济收缩,失业问题最终严重爆发出来。这样一种危险的前景,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