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越来越多,认定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不仅涉及对夫妻独立人格的尊重及其财产的保护,更体现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律对此问题虽有规定,但颇为繁杂,争议较多,难以在司法实践中操作,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5,(11)
我国婚姻法仅仅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就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但在实践中很难进行认定。文章研究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识别问题,从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举证责任着手,将夫妻家事代理权理论引入论证,建议在婚姻存续期的基础上对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进行明确的立法区分。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8)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1月17日对外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规则、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等规定,并针对法院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实的合理可行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和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第1064条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概括分为“为共同意思表示”“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三种类型。这是我国首次在立法层面上实现该规则的体系化、类型化。但由于我国立法对该规则未作细化规定,导致其在司法适用过程中仍具争议。而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必须要明确夫妻为共同意思表示的界限、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和共同生活、生产经营的认定标准。分析、找出其目前存在的不足,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填补立法空白,对司法实践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事务发展迅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频发.而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是绝对的难点.本文是从萧山区某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该案件始末、裁判等,同时深入解析其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并以此突破口,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探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完善意见,提出建立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公示制度、实行民间借贷夫妻共同签字制度两项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3)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施行,弥补了我国原有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一些漏洞,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明显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这又诱发夫或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伪造债务,侵吞夫妻共同财产等严重问题;而且有关立法内容较笼统,不详尽,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需要。所以,现行婚姻法的夫妻债务认定制度亟待完善。文章对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夫妻债务认定制度作了现实和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立法的不足,提出了从立法和司法上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执行担保制度是担保制度在民事执行领域的具体运用,是担保制度与民事执行程序的有机结合,亦为权力与权利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间交织着执行当事人之间的权益搏弈,执行机关与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平衡。如何结合我国执行实践,寻求权益维护和程序保障的有机契合点,从而科学构建我国执行担保制度,是我国执行理论研究和立法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夫妻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的财产利益,也关系到与夫妻进行民事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深入、细致研究夫妻债务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行婚姻法中存在的缺陷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法院执行难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重点指向执行问题做出了重大修改,但对执行中的监督制度却仍然没有提及.针对此问题,本文对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制度的设立提出了初步构想,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监督制度,缓解执行难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然而,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削弱了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这为不法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提供了机会。尤其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规范不够完善,社会诚信度下降",皮包公司"大量存在,股东通过公司获取不正当利益,逃避债务,进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执行的角度分析该制度在执行中适用的可行性及如何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事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民事司法裁判的完整性。民事执行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难与执行乱两大方面,其中执行乱又加剧了执行难,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和优势,决定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摆脱这种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胡纪平 《当代经济》2007,(17):44-45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最终体现。通过剖析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监督的现实需要和优越性、制约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监督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如何加强执行监督的建议和对策,以切实推动和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重心不应再放在身份关系上,而应更注重财产关系.本文结合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司法实践,对夫妻劳动分工和家庭角色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现存的问题提供补充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法学界对市场中的交易安全给予极大的关注,无疑交易安全更有赖于法律的保障。民事执行作为保障交易安全的最终手段,应注重其正义、公正、效率的价值,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效率、制度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判决执行难是当前民事司法活动的重大问题之一。执行难的突出表现是执行缺乏效率,执行制度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执行行为运作不规范。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效率极大化为目的。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对执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一种制度的重新架构。对民事执行权的再分配、对执行活动的规范管理、对执行周期的控制、对执行人员的培训等改革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增大执行收益,提高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邹双卫 《经济师》2005,(6):63-64
出台具体可行的民事执行规范已是众望所归。最高人民法院在此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解决执行问题的民事执行新措施,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同时也存有不足,带来了挑战。文章以金融机构涉房地产执行案件为例,辩证分析了民事执行新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并提出了法律应对,以净化执行环境,保障金融机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9.
实际控制人作为家族企业的真正决策者,其所有权的高低及变动,将对家族企业研发创新投资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CSMAR数据库选取2013—2019年上市家族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家族企业研发创新投资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会导致临界点降低,即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会对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和研发投资的倒U型关系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夫妻双方共同持股也会导致临界点降低,即夫妻共同持股的企业对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和创新投资的倒U型关系会有平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权由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构成。由于两种权利的不同属性,使得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运行程式、不同的管理要求,民事执行权构成要素的不同属性要求必须对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进行分权配置,使权力的配置与权力的属性相匹配。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构造的论述,论证民事执行权分权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