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来,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拟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定核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2):15-19,43
本文旨在说明,在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流通下同时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一般条件下,超经济货币供应构成引发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因素。据此,针对中国经济转轨中周期性通货膨胀,从抑制超量货币供应的角度,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44-49
如何正确认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国的实际经验是怎样?对此,本文将进行有关经验数据及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述。分析与论述的基点是区分长期与短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温和的通货膨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的通货膨胀是需要调节的。通过观察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动,造成通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文章对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温和的通货膨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太多数的通货膨胀是需要调节的。通过观察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动,造成通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文章对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数据得出: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及转移速度对来自不同的正交反应冲击是不同的,且来自货币供给对劳动力转移产生正影响,但对劳动力转移速率产生先正后负再正渐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了经济虚拟化过程中货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美国宏观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经济系统中的信用扩张倍数,对不同情境下重要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DP随着信贷扩张的增加而增速提高,但其变动幅度却与信贷扩张规模增速呈反向关系;M2变动趋势与信贷扩张保持一致;CPI短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长期呈现上升的趋势;银行的信贷扩张在长期呈现规模递增,且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提升,新增资金会更多地流向银行与虚拟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导致社会需求加快而引发通货膨胀。在追求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货币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2000‐2011年的月度数据采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实证得出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否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门限回归模型(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单一形态,而是具有非线性特征。中国经济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1.4%~5.1%,而当通货膨胀高于5.1%或低于1.4%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体系决定了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是其主业收入,农村居民的主业收入和非主业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可能存在不同的增长影响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将农村居民收入按来源划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不同来源收入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小,且反应较为迟缓;通货膨胀对于不同类型来源名义收入的提高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非经营性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高于通货膨胀,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高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门限回归模型(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单一形态,而是具有非线性特征。中国经济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1.4%~5.1%,而当通货膨胀高于5.1%或低于1.4%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与美国数据的对比,考察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趋势和周期特征,同时分析其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的货币流通速度不但在趋势上,也在周期上处于相对低的位置,鉴于其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对于潜在的通胀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近18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变动分析,实证研究了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这段相对稳定期间我国的货币供给变化率和CPI变化率的关系,得出在此期间M1变化率和CPI变化率之间存在正相关,而M0和M2的变化率则与CPI变化率不存在正相关的结论,体现出活期存款的变化对于CPI的变化在短期内存在正相关,而现钞和定期存款变化对于CPI变化在短期内的正相关性则不显著。该方面的分析结论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供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路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2):40-44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也快速增长。本文认为经济偏热、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以及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共同点燃了这轮物价上涨的引擎,并且分析得出此轮通货膨胀只是结构性的,物价的全面上涨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我国价格水平又呈通货膨胀趋势,尽管供给冲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基本上可由基础货币因素来解释,货币乘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对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贡献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基础货币增长压力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持续双顺差,根源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相关政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冲销外汇占款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文章就调控我国货币供给增长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着我国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采用发行融资债券调节基础货币的非常规策略不能持久,抑止对外净资产过快上升的成本越来越高。现金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持续下降而准货币存款比率却变化不大,从而导致我国货币乘数持续上升。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