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技术制造业贸易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论文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日韩高技术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双边分解,并利用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日韩两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潜力。研究表明:2000—2014年中日韩高技术制造业GVC参与程度不断上升,但处于不同的GVC位置,日本和韩国位于GVC的中上游,而中国在价值链的下游,通过引力模型发现中国与日韩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贸易潜力有很大的扩展区间。研究结论为中日韩未来贸易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学昌 《财会月刊》2012,(35):15-17
本文研究发现,产品内分工能够提高一国最终产品的竞争力,这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内分工还可改变国际贸易收支核算的性质,这对贸易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东亚地区,与传统的普通贸易自由化相比,程度更深的经济一体化能够提升产品内分工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两国近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造成两国贸易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FDI、中国加工贸易份额不断提高、FDI流入以及中国与东亚日韩,台湾地区的产品内分工等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都有正向的影响。调整两国贸易差额需要多种手段,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主要是由中美等国在世界分工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贾文文  周升起 《价值工程》2011,30(4):129-131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取代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本文尝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产品内贸易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和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特征,而且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并优化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蓝琦 《企业导报》2013,(8):66-66
1970后,国际分工开始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并且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贸易形式日益见长。这类贸易形式以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为基础,将生产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形成以生产工序、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由于这种分工体系的微观方面难以用贸易理论来解释,所以本文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企业在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盟机遇] 始建于2002年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其建立初衷之一就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具有先见之明的策略让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当下的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多了一份应对力. 首先,随着自贸区内贸易与投资壁垒的消除,将降低自贸区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运行效率.随着零关税时代的临近,它将推动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促成自贸区内新的产业分工格局的出现.我国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求经济利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中资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区位互补优势和更大程度的市场准入,根据价值链的安排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和优化产业分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拉大,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产品内贸易。在全球专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中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影响。文章详细分析欧美、日韩、东盟等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影响机制,对中国贸易顺差从全球分工角度做出了全面的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经验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产品内贸易与顺差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该紧跟全球分工趋势,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加大进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良性循环,根据当前产品内贸易对顺差的重要影响针对性地实施平衡贸易顺差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作为天然近邻和贸易伙伴,长期以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格局,伴随着经贸合作的密切,中日韩金融合作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合作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三方在双边金融合作、区域金融合作乃至全球金融合作领域潜力巨大。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金融风险,美国拉压日韩对华“脱钩断链”与围堵,给中日韩经济金融合作带来巨大阻力和挑战,应充分考虑美国因素影响,以利益纽带拉住日韩,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破解美西方围堵,加大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支撑与相互促进。未来,中日韩金融合作广阔,应深化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拓展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合作,充分发挥我国香港的作用,加强亚洲金融安全网建设,抵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对全球范围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国际分工也在产生大的变化,实现了从部门间到产业间再到产品间的不断深化,当代国际分工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国际体系。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也影响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经济上立足就必须顺应全球化的潮流,认清当代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基本特征,根据自身在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寻求正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自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逐步显现,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又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邵柏春  许燕 《价值工程》2014,(2):150-151
随着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也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印度对华贸易保护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WTO成员国中,印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国家,两国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总贸易额、进出口商品构成、反倾销的比例等数据的比较,从宏观、政策和产业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印贸易摩擦存在的原因,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企业的角度,制定出应对中印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by using patent citations as a proxy for technology diffusion. We focus on some Asian economies, i.e., Korea, Taiwan, China and Indi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heir trade experience with the U.S., Japan, and other G7 countries. Our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rade speci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echnology diffusion.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海啸对香港经济贸易冲击很大,作为与经济息息相关的物流行业也受到严重挫伤。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香港物流发展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大陆经济形势和香港本身条件的影响,呈现不确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从经济危机到后危机时代香港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由此预测本港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晓喆 《企业活力》2010,(10):16-20
当前,中国对欧盟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既有优势和较大的发展前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风险。目前双边贸易规模发展快速增长、经济互补性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对"反倾销"仍是中欧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我国要抓住纺织服装产业战略调整的机会、努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动中欧纺织品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凤菊 《物流科技》2010,33(7):93-9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青岛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的沿海开放城市,实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早,感受也较深。从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来总结出青岛国际物流业应避免的类似问题,对将来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通过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青岛国际物流业的影响提出了在金融危机下青岛物流业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产品内分工的分析框架,把小岛清模型应用到产品内分工上,揭示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贸易和投资的互补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FDI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FDI与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涛 《价值工程》2011,30(11):149-150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冲击和影响也日趋加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外贸企业的内部整改建议,以减轻此次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后双边贸易高速发展,韩国对中国区域化程度不断加深且贸易依存度持续增加。但是,中韩物流发展程度滞后于中韩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中韩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韩贸易在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提高,探讨加强中韩两国区域物流合作途径和策略越来越必要。  相似文献   

20.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