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为了避免传统城市化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尽可能收集整理已有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综合评述中国快速城市化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性研究内容及方法等,探讨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趋势,以期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理性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引导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法律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长期以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发展方式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最后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了探索性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中的激励相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集中出现,使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又突出地表现在水资源危机上,其中尤以跨界(即跨行政区域)流域的水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丁宁 《经济师》2007,(8):270-271
随着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嘉兴必须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蔺小梅 《经济师》2011,(3):230-231
"保持非均衡度适度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为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运用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工业化发展是实现欠发达地区——吴忠市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吴忠市经济增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模式,对金融需求依赖程度很高。伴随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国在实体经济稳定复苏之后,必然会面对扩张性政策的退出问题。文章以宁夏吴忠市为例,通过分析吴忠市经济发展特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结合经济理论,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在后危机时代金融如何更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能源供求形势分析及改善能源短缺状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对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吉林省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近年来能源储量与生产情况不容乐观,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是造成西部地区贫困落后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要突破环境、资源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应该形成一种以计划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型计划与市场关系。本文就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及其成因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对环境、资源与西部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重点提出并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策略:自然资源资产化,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结构优化及开放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盛捷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31-132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多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造成了长三角区域内生态环境被破坏,土地资源紧张,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问题凸显。相信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区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确立共建共治的体制机制,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是所有国家向往与追求的目标,中国经济持续保持30多年快速发展备受全球关注。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运行轨迹的特征阐释,进而推演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器,而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两者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快速增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近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和论证,并借鉴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想和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探讨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靠高消耗、高消费、高污染基础上形成的快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国家出台了燃油税政策。体现了公正与公平的原则,达到了节约然油资源的客观效果,健全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使中国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不仅不适合转型的需要,而且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毒瘤".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也影响了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形象.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和积累良好的信用资源,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意识形态教育在经济领域的价值、意义和功能必须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当下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利益关系矛盾也更加显性化之际。从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了意识形态功能和价值,指出要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固有的经济功能,规范社会及个体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环境和资源问题,尤其是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因此,发展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务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政府部门引导和支持下有利于银行为环保和产业升级提供贷款支持,从而使推动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是造成西部地区贫困落后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要突破环境、资源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应该形成一种以计划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型计划与市场关系.本文就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及其成因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对环境、资源与西部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重点提出并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策略:自然资源资产化,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结构优化及开放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不仅不适合转型的需要,而且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毒瘤”。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也影响了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形象。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和积累良好的信用资源,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然而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短缺以及开发过程中引起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却放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生物质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大量的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原有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目前中国过多重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而忽略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这无疑制约了中国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的发展,对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研究方向,提出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旨在评估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对中国的环境影响程度,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虚拟土地进口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土地,增加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节约国内一部分农业生产用地,若将这部分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则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中美两国虚拟土地进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着显著差别,中国虚拟土地进口的经济效益较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通过虚拟土地进口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经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产业逐渐趋于支柱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产业形态.在互联网、智能产品、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也正在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而中国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软实力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独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与独有的文化资源,注定了中国会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创新;政府适当调节政策,解开束缚;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加大宏观调控以实现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市场,东南亚资源丰裕国家正在不断丧失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同时其资源开发变得更为有利可图。对这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为贫穷同时却又正处于减少中央对资源控制管理的分权过程中的国家而言,这一趋势如何影响长期增长和福利?正如“自然资源诅咒”所预言一样,快速的资源采伐和减速的工业发展可能会使这些国家进入慢速经济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