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不同信息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股票定价,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重要方面。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按照新旧准则编制两份年报提供的数据,文章采用Ohlson模型分析了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股票定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环境对公允价值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增量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行为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而投资者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一直是研究投资者行为的一个重点。反应过度是指随着一系列好消息的到达,股价的平均收益低于一系列利空消息到达后的平均收益的现象。简单描述为在一系列利好之后,投资者变得过度乐观,认为下一次的信息仍是利好。结果,这种过度反应将股价推向过分的高度。而事实上,随后的信息极有可能与其乐观预期相悖,从而引致一个较低的收益。而与反应过度对应的是所谓的反应不足,它是指,在公司宣布利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要高于宣布利空之后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是股价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反应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得到纠正,价格并没有被充分调整到位,消息逐步反应到价格中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并未导致净利润波动性的增大;市场也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的收益波动性视为风险要素而予以定价;银行股票价格也未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作出反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反应不显著,公允价值加速器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本研究结论对完善中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加强金融市场会计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限售股解禁、过度反应与股市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年1月—2009年3月沪深两市的1 341个限售股解禁事件为样本,研究其解禁前后个股非正常收益率和成交量的变化,结论显示,股市中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并且限售股月解禁比例与沪深300指数滞后两个月的月度收益率高度相关。其原因在于,微观上投资者对于个股限售股解禁事件的过度反应汇总到一起,形成宏观上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进而造成了股市振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本公司2007—2009年间12个季度的股价、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等数据,深入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化改善、区域法制化改善以及政府干预弱化这三个制度环境变量对公允价值应用的价值相关性的深刻影响。结果发现,区域市场化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净金融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相对于法制化环境改进不明显区域的企业,法制化环境明显改进区域的企业,其公允价值计量的净金融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提升;区域政府干预的弱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净金融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杨书怀 《当代财经》2016,(4):102-114
选取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行业监管、境外上市和分红政策三个维度,分析了监管环境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现金股利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发现与西方研究结论截然不同,上市公司向上的公允价值损益调整与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境外较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较高的监管水平有效遏制了在境外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损益调整进行分红;201 2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分红新政成效显著;由于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金融保险行业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未实现损益被用于股利分配受到了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机制来保障。除了迫切需要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和推广提供应用指南外,还应该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有必要针对特殊行业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范。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什么是过度反应股票市场之过度反应(overreact)是指某一重大事件引起股票价格产生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对事件影响不能合理正确地评价所造成的。其实,不只是在股票市场,在其它领域人们往往也会片面夸大现有的信息。在股票市场,由于涉及投资者的切身经济利益,广大投资者在得知某一事件后,往往会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间消化之后,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影响时,股价便会产生反向修正,即原来超涨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涨幅低于理论水平,而原来超跌的或涨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涨  相似文献   

8.
从相关性的视角,利用2002-201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增强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联合解释能力,提高了中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1994—2003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且与国外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似,即在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而在短期内。过度反应不存在,或者说至少不显著。因此,我国的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4-2009年持有证券资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融资产规模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公允价值会计是上市公司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加的解释因素;(2)管理层过度自信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与金融资产规模只有弱相关性,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却与金融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3)受政府控制的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在成本计量模式下有显著更低的金融资产规模,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特别是当管理层过度自信时,金融资产规模却呈现为显著增加。上述结论解释了会计理念、管理层行为与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遵循的是价值相关性原则,要求把证券持有利得也计入资产价值和会计收益,这个未来价值理念激励了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金融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自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就备受关注,更有大批学者对公允价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影响公允价值公允性的因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有必要从影响因素和市场操作两个角度分别对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是经理获取私利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2003-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了公司治理环境能否约束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以及控制人性质能否影响公司治理环境的这种约束作用。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尤其是正的自由现金流时,将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有利于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仅仅在民营上市公司才较为明显。我们的研究一方面为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表明,研究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要高度重视公司所处的治理环境;另一方面治理环境的作用又与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有关,稳定有序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有利于降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由此可见,只有同时改进外部治理环境和公司的微观治理机制,才能更有效地缓解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增进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寿喜  谌瑜 《经济管理》2005,(20):23-29
本文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1995~2002年企业利润质量与其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后发现,首先,1994~2002年各年非经常性损益都在1%水平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投资者不重视利润质量。这与Collins and Maydew and Weiss(1997)在美国市场的发现明显不同。其次,2000~200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定价乘数的下降,净资产与企业市价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企业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下降,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在提高,这是我国新兴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接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回报率过度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过度反应是证券市场异象之一,国际金融界已多有研究。近期发表论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但我们研究发现,形成期和检验期的时间跨度选择、样本的选择和事件研究法的应用,影响了理解和实证检验国内股市过度反应现象。通过沪市1993年-2001年的交易数据,我们检验出显著的过度反应,并从投资者认知心理角度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贷款顺周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顺周期现象,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资本市场约束是公允价值会计引发银行贷款顺周期的两种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贷款顺周期现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企业贷款和非抵质押贷款;相比其他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中的第一层级计量对银行贷款顺周期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实施公允价值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加强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全面实施,新准则的主要亮点之一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本文以金融保险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金融保险行业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对建筑房地产公司盈余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公允价值调整额与股票价格的价值相关性在上述两行业内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公允价值信息带来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投资者理解相对浅显的监管要求以及直接与公允价值相关的监管要求更为容易,也会做出正面的市场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反应比较一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市场反应。本文针对研究结论和我国国情对准则制定者和监管部门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公司价值与中国股市的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联系,现有的理论,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学认为两联系甚密,也有人不以为然,本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出发,指出中国股市的低效率不能简单归咎于股权结构,实际上,集中或分散的股权结构都可以是最优的,都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章对理论上最优可能与现实中的低劣效率之间的反差进行了分析,指出问题的根源大于非市场人的制度基础与市场化经济实体的畸形结合;解决之道应该从制度源头入手,以播放流动性收益和控制收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与国内公允价值发展进程,并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市场发展行情和我国转型经济环境要求,提出公允价值在中国应用过程中,否能真正揭露资产的内在价值,公允价值是否仍然可靠的问题及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