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磊 《生产力研究》2008,(8):106-108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行业1999年~2003年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和固定效应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工业部门中FDI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技术水平差别不大的竞争性行业中,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有助于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对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内资企业的示范模仿行业中,FDI产生了显著的技术溢出正效应,不过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欠缺却削弱了技术溢出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FDI与技术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2003~2007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FDI与我国15个工业部门生产技术水平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效率的提高与我国工业部门自身前期技术水平积累具有密切相关性,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不太明显,而行业间垂直溢出效应显著,是重要的技术溢出途径。为此,应该鼓励本地企业融入外资产业链,以提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引发的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环境容量能否承载未来电力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压力备受关注。不同产业部门电力需求存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基于东部11个省份200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生产过程中某一部门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系统中所有产业部门电力需求的变化幅度,以此判断对电力需求影响较大的制造业部门,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计算各产业部门生产成本对电力价格增加的敏感度,识别出价格效应显著的各制造业部门。综合技术进步效应与价格效应后,比较各产业部门在电力需求上的节能减排潜力的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东部各省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4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价格效应均能显著抑制电力需求增加,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但实践上通过价格效应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还需考虑碳成本转化率、市场结构、替代品替代效应、产品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新苗 《生产力研究》2006,89(6):122-124
文章运用我国1998年-2002年各省的有关经济数据,分析了国际技术外溢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和负向竞争效应,负向竞争效应比正向溢出效应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国际技术外溢对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是不同的:它对我国国有工业部门的R&D活动有不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和显著的负向竞争效应,对我国三资工业部门的R&D活动有尽管不显著但表现为正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因此,国际技术外溢对国有工业企业R&D活动冲击较大,而以外商独资、三资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的R&D活动相对受益。最后,提出了促进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传明 《技术经济》2019,35(2):112-120
基于文献综述确定了六种技术进步来源,探寻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机制。选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碳强度影响的测度模型。从中国整体产业及产业部门两个层面,运用模型测度了新旧常态下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R&D、FDI水平溢出和FDI前向溢出三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可降低整体产业碳强度,FDI后向溢出、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增加整体产业碳强度;相较旧常态时期,新常态时期六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对于整体产业碳强度影响均展示了正面调整;新旧常态时期,R&D和FDI水平溢出降低了所有产业部门的碳强度,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提升所有产业的碳强度,FDI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影响不一;除FDI前向溢出和出口溢出外,其余来源技术进步对高碳强度产业部门碳强度的正面影响均差于所有产业均值。在此基础上,针对更好地利用不同来源技术进步降低中国产业碳强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整个工业分为装备制造和非装备制造两类部门,把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纳入非装备制造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其他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2000—2007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对非装备制造部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的结论,不同区域分组的估计结果说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非装备制造部门的设备更新速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建立产业集聚、溢出偏向性与工资不平等之间的研究框架,利用2001年~2011年20个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估计等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三个产业集聚考察指标中仅产业间集聚度对溢出偏向性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著,除此以外溢出偏向性还受所有制性质和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产业集聚也对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产业内集聚度与产业间集聚度的提升加剧了工资不平等。因所有制和贸易开放度偏向的FDI溢出效应对工资不平等产生积极、显著的正面影响,当然工资不平等的程度递增也受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及研发投入等因素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拓晨  丁莹莹 《现代财经》2013,(7):107-116,129
为了深入探讨FDI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将FDI技术溢出划分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和关联效应四个维度,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划分为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维度;并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示范效应对竞争态势的影响最为显著,竞争效应对竞争潜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员培训效应对竞争实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关联效应对竞争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实证结论将为合理吸收FDI技术溢出、进而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探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垂直产业链溢出维度,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技术关联和产品关联路径对制造业就业规模产生显著为负的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为正的前向溢出效应,但其后向溢出效应在考察期内尚未显现。从水平技术关联溢出维度,人才流动与产业竞合能促使邻近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对本行业的就业规模扩张和就业结构优化分别产生显著负溢出和正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考虑科研水平、资本深化和行业规模的调节作用后,人工智能技术对本行业的岗位替代效应有所缓解,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效应不断加强。本文从产业关联溢出视角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为合理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实现稳就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地对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相关性思想进行嫁接利用,在思路方法上进行开拓,构建反映同行业内企业间相互联系与各行业间相互关联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并以制造业为例,对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内和行业间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对行业内路径的检验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同行业内其它企业ODI活动的影响,行业内企业通过ODI促进自身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企业间各种竞争合作关系促进同行业其它企业生产率提高,行业内路径由此得以验证。对行业间路径的检验表明,各行业通过ODI促进本行业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行业间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对其它关联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且产业完全关联下的促进作用大于直接关联,由此行业间路径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1995—2012年中国5大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对创新追赶绩效中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知识创新绩效作为内生变量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市场竞争效应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不存在促进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新绩效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FDI的双重溢出效应对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存在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细分的5个亚产业——汽车整车生产产业,改装车产业,摩托车产业,发动机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本文在借鉴了已有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85—2005共21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各个亚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再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5个亚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状况,从而得出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和汽车整车生产产业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主导亚产业的结论。最后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启示,即通过优先提升主导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汽车工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Does technological change amount to accumulation of general, and so transferable, human capital? To approach this question I rely 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which the “technology distance” between industries reduces inter-industry transferability of workers’ skill. Empirically, I use US panel data on individual intra-industry and inter-industry mobility decisions between 1982 and 1990, a period of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ll manufacturing sectors, to estimate a mixed logit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that does not rely on the IIA assumption. I find support to the main idea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workers’ industrial mobility patterns. “Knowledge spillovers”, differently from “rent spillovers”, indeed boost the chances of workers’ inter-industry mobility. Surprisingly, this is more consistently so in low-tech industries than in high-tech industries. Consistently with the expectations developed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low-tech industries skilled workers respond more sharply to technology diffusion than unskilled workers.  相似文献   

15.
首先构建了行业内研发、行业间研发和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模型,然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了我国工业行业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Malquist指数,最后使用我国工业行业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本行业研发和国内其他行业研发提升本行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同时降低了行业效率指数,行业内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行业间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口和出口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无显著作用,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的溢出,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赵放  薛乔 《技术经济》2017,36(2):123-132
对国内外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FDI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尤其是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或为负向溢出效应;技术差距、交流成本以及FDI进入方式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理论研究发现:适当的技术差距和市场容量能使FDI进入产生明显的后向关联效应,并增加上下游行业的产出,同时会促使跨国公司向本地供应商进行非排他性的技术扩散;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结构显著影响FDI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这是实证研究很少涉及的部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林三强  苏梽芳 《技术经济》2011,30(5):6-9,32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2003—2007年我国29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2003—2007年我国制造行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并对FDI在不同制造行业内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FDI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我国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不同的制造行业中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齐伟 《经济问题》2012,(9):66-69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引入技术距离作为研究不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的关键途径,依据Klaus衡量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考虑综合吸收能力因素,提出和改进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并以管理咨询企业为应用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对客户行业知识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企业所处的知识环境、溢出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提出促进知识溢出效应的方式,验证企业间通过知识交流能够发挥各自更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