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诚信经营:企业经营的信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0+323-310,323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却在中国进入信用经济的时代,其道德诚信受到了质疑,随着高校上学欠费、毕业欠贷、"枪手"横行……诚信道德等不诚信的现象的日益攀升,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企业道德,良好的企业道德有利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保持和谐的关系,从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道德形象,是当代企业管理者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5.
企业诚信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诚信和短期诚信的区别在于诚信行为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人或企业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诚信,称为长期诚信,短期内出于某种目的而做到的诚信称为短期诚信。培根认为,“一个人守一两次信用并不难,难的是一生一世都守信用。”诚信行为超出满足道德的最低限度,它自觉自愿并将行为处处与道德规范一致起来,诚信行为要求人作自觉的选择。诚信是需要勇气和毅力去执行的,那么需要多少勇气,  相似文献   

6.
唐黎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99-201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教育也是公民道德建设“诚信”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地帮助他们自觉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中国本该是一个极有诚信的国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很多方面利益与诚信天平失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确实与诚信原则有矛盾的地方,但绝不是市场无道德,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有一致的一面。现阶段诚信的缺失主要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原有的道德规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社会需要形成新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却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感到社会对诚信的有效需求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诚信;另一方而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形形色色的失信行为依然存在,屡禁不止,已经明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障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市场经济无处不在的求利天性难以和以义为先的诚信道德相融合,似乎两者只有对立而无法统一。那么,两者客观存在的对立能否统一,本文对此做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以来,诚信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之高,社会关注程度之集中,为历史所罕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针对“诚信问题”的议案和提案成为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人士指出,“减信缺失”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范畴,诚信的重建关系着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补上诚信这一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市场的诚信程度十分低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下降,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银企之间建立不了可靠的资信关系,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急需建立可靠的信任制度,国家的政策法规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因此,市场呼唤诚信,企业需要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信誉,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是道德资产。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11.
企业行为的道德水平已成为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共同关心紧迫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企业行为的道德水平现状基础上,探讨了社会转型期企业行为的道德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从内控因素和外控因素两个角度去提高企业行为道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三一重工变更注册地的事件,以政策性负担为切入点,探讨了其对民营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制度和政治锦标赛激励下,为了实现政治目标,地方政府干预地方企业的动机增强,会通过政策性负担干预当地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于政策性负担的反应受自身发展规模影响.当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民营企业倾向于主动规避地方政府的干预,寻求公平的市场环境.已有文献主要发现部分民营企业会通过主动承担政策性负担来建立政企联系,或者对于政策性负担持被动接受的态度.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考察了民营企业对于政策性负担可能存在的另一种反应,并从政策性负担的角度解释了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能力、企业家道德风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企业家的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先是构造了一个基于新古典的模型,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家道德风险的降低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接着又构造了一个动态最优化的模型,结果表明,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后的应用分析表明,国资委的成立可以引致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道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关联尤为显现。对此应对二者本身作价值论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说明经济与道德在价值层面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所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必须要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道德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5.
张先锋  刘厚俊 《财经研究》2007,33(5):105-115
文章以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时计算机软件的价格和产量为比较标准,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企业与政府行为及其后果。文章得出结论认为:与知识产权完全实施时相比较,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降低了国内类型软件产量,提高国内软件的价格,而且也降低了国外软件开发商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而这正是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存在摩擦的主要原因。从短期静态利益考虑,地方政府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零查处概率是最佳选择。政府查处盗版的最优概率是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概率,盗版现象虽不可能被完全杜绝,但却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诚信观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可贵的道德资源,但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诚信有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是有差异的。传统的诚信观与现代的诚信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是以道义优先的单纯的道德范畴,具有狭隘性、不平等性;后者是以利益优先的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范畴,具有广泛性、平等性。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我们构筑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诚信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延缓及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问题,潮汕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受到广泛的质疑及反思。本文从潮汕道德文化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潮汕道德文化中的传统儒性及海洋文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潮汕人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继而通过分析以传统道德文化因素为基础的潮汕民性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以道德文化为视角,找出目前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及遭遇瓶颈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制度经济的分析框架,对经济增长,道德内生的经济模型,经济增长中的道德均衡,道德生命周期和道德滞后进行了探讨,从而揭示出依德治国不仅仅只是一种政治口号,更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9.
Neoliberal restructuring has targeted not just the economy, but also polity,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name of creating capitalist market societies. The societal repercussions of neoliberal policy and reform in terms of moral economy remain understudied.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is gap by analysing moral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in neoliberalised communities, as perceived by traders in Uganda and sex workers in Kenya. The interview data reveal perceived drivers that contributed to a significant moral dominance of money, self-interest, short-termism, opportunism and pragmatism. Equally notable are a perceived (i)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economic and moral–economic dynamics, and (ii)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political–economic structure on moral agency. Respondents primarily referred to material factors usually closely linked to neoliberal reform, as key drivers of local moral economies. We thus speak of a neoliberalisation of moral economies, itself part of the wider process of embedding and locking-in market society structures in the two countries. An improved political economy of moral economy can help keep track of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