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股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了个人投资者在不同信息属性盈余公告上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倾向于关注好消息公告,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异常高,受有限注意力制约,其在公告期间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2)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期间大幅上涨,随着公告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恢复到常态,股票价格发生反转,上述发现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说;(3)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价在公告日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更为强烈,但公告后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解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EKOP模型,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前后知情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公告期间普遍存在,在信息公告前期最为严重.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变化对知情交易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超额收益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对知情交易概率和超额收益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是知情交易行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上证综合指数穿过整百点作为无信息事件代表,针对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中的一种——无信息反应,检验了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无信息事件的关系,验证了无信息事件的存在并揭示了它的特征。主要结论显示:第一,个人投资者存在无信息反应,他们的交易行为受到指数穿过整百点的影响。第二,由指数穿过整百点引起的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事件发生的当天。第三,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也受到指数穿过非整百点的影响,但他们对指数向上穿过整百点比对指数向上穿过非整百点更为敏感,而指数向下穿过整百点与非整百点对投资者的影响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记录个人在实际交易中的策略行为,并结合市场走势,分析A股市场中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阐述了这些非理性行为交易的具体策略特征,并给出实操意义上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投资者的反馈型交易策略和学习机制是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演化的.首先,运用Markov链方法刻画了反馈型投资者的信念更新机制;其次,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正反馈及负反馈这两种交易策略在市场中的演化;最后,构建了市场由基本面投资者和反馈型投资者构成的风险资产价格演化模型,分析了基本面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对其套利行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基本面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较大时,其套利行为受到限制,持续预期交易者在与基本面投资者的博弈中生存下来,并逐渐将基本面投资者和反转预期交易者赶出市场,使得资产价格持续偏离基本价值,持续预期交易者的财富逐渐增加,而基本面投资者的财富急剧减少.本文提出的模型为泡沫及反泡沫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同时表明,市场监管部门应尽力减小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7.
岑维  童娜琼  岳琳川 《金融评论》2015,(2):28-42,124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本文对我国市场内部人交易获取超额收益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监管政策下,信息优势导致内部人买入本公司股票可以获取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而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由于更严重的内部人信息优势,导致内部人交易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但投资者关注可以有效降低内部人信息优势,减少内部人交易的异常收益水平。并且,投资者关注可以减弱内部人由于研发行为的信息优势带来的内部人交易超额收益。本文的发现,对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加强内幕信息管理,建立防控打击内部交易综合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技术分析是期货交易者进行决策投资时使用的一项重要工具,相较于基本面分析因为技术分析研究对象是图表本身,所以其获得的信息较之基本面分析更为全面、 直观与公开.本文将利用利用技术分析指标中的趋势性指中的标移动平均线与摆动指标中的平均真实波动幅度来构建交易策略,选择郑州交易所中的动力煤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证明能够通过运用该交易策略在动力煤期货市场中获取稳定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上海股市投资者每笔的委托和成交数据,分析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机构、大户和散户的交易行为特点。从研究结论来看,大户是上海股市中最为知情的投资者,其交易行为不但会影响随后的股价涨跌,也会影响到散户的交易决策;散户则扮演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其频繁进行的大量交易为大户和机构无偿提供了流动性;机构并不采用趋势交易策略,但在交易决策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现有信息披露机制决定了季度内基金投资行为不可观测,这导致了基金及投资经理的委托—代理行为,强化了基金短期炒作和投资风格轮动动机。本文借鉴Kacperczyk、Sialm和Zheng(2006)定义的"收益差值"指标,用以衡量基金的活跃交易收益及隐含成本,采用拓展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对30只股票型基金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收益差值"指标对基金超额收益贡献明显,进一步采用市场周期虚拟变量说明基金交易活跃程度呈现周期性趋同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加剧市场波动,其内在根源在于现代金融理论中资产定价理论假设与投资者行为的背离。  相似文献   

11.
付俊玲 《经贸实践》2016,(8):148-148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波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4个维度选取了6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在投资者情绪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指数化投资择时策略。历史数据回测结果显示,基于投资者情绪测度的指数化投资择时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检验了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在开盘交易采用集合竞价 ,收盘交易采用连续竞价的条件下 ,比较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1 0只股票开盘收益与收盘收益的行为。结果发现 ,开盘收益比收盘收益具有较大的离差 ,更偏离于正态分布 ;在序列自相关上 ,开盘收益表现为负 ,而收盘收益表现为正。从而本文得出结论 :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采用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的实验室资本市场,研究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市场迅速传递。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非有效的;市场对信息的传递和价格反应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具有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普通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的情况;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起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导致价格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金融板块的年度数据,运用前景理论对我国A股市场的金融板块中的处置效应进行分析。用年度交易数据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投资者投资中的参考价格进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除了受股票收益的影响之外,股票的平均持有期还与股票的流通市值有正相关,股票市值越大给投资者带来的信心就越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信息披露质量,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截面差异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买卖价差、股票收益波动率负相关,但对交易量和交易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并且不知情者"跟随"交易明显,市场投机氛围重.本研究为规范和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自2010年以来,融资融券制度的变迁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不同于以往机制变迁视角的研究,文章基于盈余公告视角,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融券短期交易行为及交易动机.具体来说,文章以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年报为对象,研究了盈余公告发布之前投资者是否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以及该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还是投机性交易;此外,文章进一步结合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和账面市值比两个指标,分析了基本面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盈余公告前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且异常融资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种融资交易行为是投机性交易;而异常融券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当盈余公告为负面消息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这种融券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此外,融资融券过程中的基本面策略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文章的结论揭示了中国市场融资融券交易行为的异质性动机,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规范发展中国市场融资和融券业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市场中,“羊群行为”被解释为: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决策影响,而放弃自己对市场的预期,表现出投资行为的一致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被广泛应用的LSV法的不足,利用CSAD法,建立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与市场收益的关系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考察其羊群行为,并进一步分析羊群行为与股价波动和基金收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早聚焦并证实了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低开高走”现象,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相比,这一现象在中国股市尤为突出,并显著影响着资产的预期收益。本文从交易制度和投资者行为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并运用2006—2019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经分组检验和Fama-Macbeth回归等方法分析,研究发现:(1)“低开高走”是我国股市最为常见的价格行为,与股票的预期收益呈显著负相关;(2)T+1交易制度是“低开高走”现象长期存在的基础,“低开高走”对预期收益的负向影响无法完全由反转效应解释;(3)“低开高走”主要由异质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所驱动,投资者情绪的作用不甚明显。本研究拓展了资产定价的研究视角,并为完善中国股市交易制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收益特征的行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具有以下特征:(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在我国股市并不显著。(2)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整体风险的比例较高。(3)从趋势上看,无论个股还是行业系统性风险占整体风险的指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根源于我国特定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特性和对私人信息的偏好特性。因此,投资者应针对上述特征,在集中投资、反向交易和降低交易频率等方面调整交易策略,提高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20.
异质预期、噪声交易与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作为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真实的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意志偏差,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偏差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偏差,投资者的噪声交易能够对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噪声交易模型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理性套利者、信息挖掘者和动量交易者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在内的噪声交易理论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投资者行为特征相对应的重要行为参数,然后推导出由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共同决定的风险资产均衡价格,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来综合讨论这三类异质投资者的一些重要行为参数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性套利者确实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当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中的比例较大时,资产价格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