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是影响当代美国外交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依据"美国例外论"而鼓噪美国积极介入世界事务,建立美国的全球领导权。在借助智库"新美国世纪计划"而推动小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新保守主义不甘寂寞,于2009年又创立了智库"外交政策创议",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争取国会共和党议员的支持,培训和拉拢国家安全领域的青年精英,试图再次左右美国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2.
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保守主义是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中分化出来的,是一种尊重传统、保守“自由”的主义.晚清以来占据中国主流地位的思潮一直都是“激进主义”,强调激进地引入西方先进的文化、制度,即强制性变迁.强制性变迁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弹,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通过对保守主义的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反思,终于认识到,保守主义对文化与制度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它是对中国“本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一种较佳模式.所以,西方语境中的“保守主义”走进中国情景,其实质是地地道道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3.
张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38-239
道德,是人类文明生活永恒的主题,它本真地折射出人的社会性本质。首先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进行阐释,明晰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对纷繁复杂的道德现状从道德缺失、道德责任错位、道德能力较弱等方面深化了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所面临问题之"为什么"的理解。最后探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旨在为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方法论参考,从而厘清了反思中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瑞典民主社会主义以其创立的"瑞典模式"成为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个典范。在当代,科学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主要理论主张、改良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对于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的核心资产应具有特殊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特征。目前很多认识到的资产太过"小家子气"。核心资产必须紧紧围绕灵魂。建议从"中国与世界的大联系"的视角来认识上海世博会的核心资产,在剩下的一年里尽力打造"海洋文化"这一核心资产。  相似文献   

6.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从哈耶克到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守主义在根本上是人类自由主义大传统的一部分。保守主义的实质是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与传统主义的结合。中国的保守派与保守主义有着质的区别。保守派主张保守旧的文化传统、保守不尊重自由的旧制度,强调无条件的集权与政治权威。保守主义只保守自由的传统、保守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新制度,强调能够增进自由的权威和有限的政府。中国过去那种把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截然对立,却又把保守派与保守主义混为一谈的做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百姓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将逐步形成有效控制,但纵观食品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结合近年来几次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还应看到,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应结合食品生产的特点,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监管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为理解当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改革性质的认识周振国当代中国改革的实践在逐步深入,我们对改革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邓小平对改革的一系列深刻论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笔者认为应当把邓小平的两个判断联系起来,系统地加以理解。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当代外国学者对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恩富  曹雷 《财经研究》2004,30(2):97-106
文章主要阐明当代国外学者关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基本内涵、兴起与思想霸权、实践后果、与全球化关系及如何超越理论,然后对此作扼要评论,指出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激进经济学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总体上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它也有某些合理思想颗粒.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11):16-17
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伦敦书展上,中国出版界以181家出版社、逾1万种出版物和300多场活动的阵容,掀起了一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旋风。近年来,文化界普遍的共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也正在进入转型期,但现实是,中国不少的文化产品尚处于国际文化交流的"低端"和"表层","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有限。如何能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人说,必须学会讲"中国故事",然而,什么是"中国故事"?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近期,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似乎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把中国文化所创造的博大与精深呈现出来,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  相似文献   

11.
徐东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92-294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决定了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新作用、普及和传导作用、实践和求证作用。应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化,积极推动知识分子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牢固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根着点,探讨空间(环境)的地方性建构与人(社会)的地方感生产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对当代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角度、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从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建构视角来分析,并解构人居环境的构成。本文从地方理论谈起,以地方理论中的"人-地"关系建构为策略,分析基于地方理论视角下的"人-地"建筑学、"人-地"风景园林学和"人-地"城乡规划学,并探讨应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构出一个基于"地方理论"的"人-地"居住环境科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4.
6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在我院举办了以“当代中国的三种社会思潮”为题的学术报告会。许教授认为,90年代以来,我们面临的是如何改革?改革的模式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改革背后的理论依据在90年代出现分化,到1997年,这个分化已相当明显,下半年形成了三种大的社会政治思潮:自由主义、新左派、新保守主义。这三种思潮,各有其理论支柱,也都有各自的阵营。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道德范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学雷锋活动是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是高校德育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德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资源。但是泛道德主义的绝对的无私奉献也是远离这个时代的,必然导致德育走向"乌托邦"理想。如何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成为当代大学生可学可用,能学能用,长学长用,进而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使学雷锋活动走向常态化,是当今高校德育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崔湧 《江南论坛》2021,(5):26-28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如何用历史眼光、理论维度、创新视角来认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悟透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意义重大.从"用学术讲政治"的视角,突出问题意识,从学理层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而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的道德国情变得极为复杂,尤其在当前,一方面,出现了所谓的"道德沙尘暴"现象;另一方面,仍然有众多的草根道德明星不断涌现。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认为,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导致"道德沙尘暴"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具有几千年优良的道德传统,这种道德传统仍然在有意或无意地对人们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在乱象丛生的表象下,草根道德明星的出现证实了中国社会道德的另一面,传统优良道德仍然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观念之中。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中"道德人"和《国富论》中"经济人"关系的问题。"道德人"和"经济人"看似相互矛盾、根本对立,但两者有着内在联系。因此,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解析当代社会的经济伦理问题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要融入“当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与课程教学的实际,探讨了在教学中融入"当代性"的原因,指出了融入"当代性"的路径:分配和安排适当的课内外时间,增加穿插介绍新出现的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新的文学样式、文学热点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学政策与动态等内容,从而最终达到适应当代文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发展改革趋势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文明进步视角解读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首要前提和根本性课题。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再次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历史价值很有必要。本文试着从人类文明进步视角来解读。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当代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条件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