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宅基地现状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已经变得极为重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表现得极为突出的便是农民的宅基地问题.随着城市的加速扩张和近年中央土地严管、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出台,农民宅基地在管理和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描述,然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诉求不再局限于对居住权的实现,对通过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资本利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普遍存在,揭示了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对农村宅基地静态管理模式已经僵化,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彭静 《农业经济》2012,(10):29-31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基本国策的落实,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措施,使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实现的,目前可分为出租、转让、置换和国家征收等方式。农村宅基地流转是土地市场的一部分。本文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在我省的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其运行的开放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于农村宅基地继承的规范,法律间存在着内部冲突。推进农村宅基地继承制度改革,对于解决法律间冲突、实现物权平等保护、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依法保障私人财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物权平等为原则,基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之力量,从农村现实出发,在农村宅基地的继承主体、继承条件、继承方式、继承权行使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学者们主要从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出发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产权、制度障碍与创新、流转模式、流转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对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需要我们多视角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紧紧围绕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在深入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带来的困境以及造成宅基地闲置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策略:近期,在现有法律框架内,通过合理制定并严格落实村镇规划等措施逐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远期,通过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措施,彻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  相似文献   

8.
浅析农村宅基地整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盘活存量土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农村宅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导致土地大量闲置、浪费的社会、政策和民风民俗等原因,并通过对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4条符合江西省省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财务会计》2004,(11):10-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通知对农村土地利用、建设规划、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和登记制度、村民建住宅用地收费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处于冻结状态.现实中,对于开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属客观现实需要,民间意愿强烈,地方政府态度积极,开禁势在必行.为保证流转的有序进行,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则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沼气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沼气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沼气推广和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江苏省农户建沼气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使用率却很低,"建而不用"的现象值得反思。通过实地调查,该文分析了江苏省新能源建设的状况和沼气推广情况,分析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推广欠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总结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今后需要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整理适宜性、古村落保护、整治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建设、农户参与和影响机制、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迅速,葡萄种植区域生产布局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该文 在分析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运用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探讨了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 中及规模分布情况,并对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葡萄种植的 地理集中程度仍很高,区域规模分布亦很不平衡,但集中程度和不平衡性程度有所下降,葡萄种植在空间 布局上呈现出扩张趋势。技术进步、农户逐利、政府推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促进了非传统产区的葡萄种植。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华北平原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和演变特征,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eCognition developer 89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解译获取1990年和2015年两期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 根据县域中各产业发展水平来划分乡村发展类型; 比较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密度、形状等的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在数量、平均斑块面积、密度和面积占比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性。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密度高、单个斑块规模小、总规模大、面积占比大等特征; 工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则呈现出数量少、密度低、单个斑块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和总规模较小等特点; 第三产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面积占比最低。(2)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数量和总面积等方面。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主要特征为数量和面积的双高增长; 工业主导型县域则呈现出数量增加较少、面积增加较多,并伴随形状更复杂的特征。第三产业主导型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最小,并且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均略有减少趋势; 均衡发展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数量增加最多。[结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的管控应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使不具备区位优势和特殊资源禀赋的地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分类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7点对策,即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乡土特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新污染面源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观赏鱼的自然产区、资源及养殖现状;分析了开发观赏鱼的必要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对甘肃省盐碱地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了甘肃省盐碱地改良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盐碱地改良的思路与建议.根据调查,甘肃省盐碱地总面积为141.40万hm2,盐碱耕地面积为32.25万hm2,占盐碱地总面积的22.81%;盐碱荒地面积为109.15万hm2,占盐碱地总面积的77.19%;轻度盐碱地面积为40.41万hm2,中度盐碱地面积为40.72万hm2,重度盐碱地面积为60.28万hm2,分别占盐碱地面积的28.58%、28.80%及42.63%.同时提出了盐碱地治理的思路和建立健全盐碱地土壤监测预警体系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