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新涛  张在鹏  唐伟 《中国经贸》2011,(20):133-133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要加强对他们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文章详细分析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结合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谈对我国目前下岗失业问题的认识王霄勇目前,失业职工下岗问题随着通胀问题退成次要矛盾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7年登记全年失业人口、下岗职工与企业富裕人员之和达到了全国劳动人口近20%。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人们不仅要问:都说当前经济形势好,为什么越...  相似文献   

3.
林立 《黑河学刊》2008,(2):136-137
当前,我国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尽管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对策存在着不足。应从提高对青年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整合力量,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加以弥补。还需关注和重视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失业青年的沟通,满足失业青年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4.
焦点荟萃     
当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国家计委综合司的吴丕斌先生日前撰文谈了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他指出,我国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失业现象和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失误,以及文革中无政府状态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冲击,导致人口基数过大,是造成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测算,1996年—2010年我国将累计净增劳动力1.5亿,其中将有4350万得不到安置。这种劳动供给过剩性失业主要是由于资本积累不足、经济欠发达引起的。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一定数量的下岗待岗人员。这种结构性失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三是隐性失业显性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5.
尉强 《北方经济》2007,(11):92-93
一、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一方面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员长时间下岗或失业造成的。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无疑与我区广大农牧民长期“就业不充分”密切相关。失业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6.
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政策之一,落实好这一政策,不仅能够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资金困难,为再就业创造条件,而且也是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兰州市在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过程中,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以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出发点,把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促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联动,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摸索形成了具有兰州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1202名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担保发放4901.5万元,帮助467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旧产业的均衡格局受到极大的冲击,富余劳动力得到释放。这一切使得我国的失业现象成为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性的经济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好失业问题,尽快形成再就业机制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一、我国当前失业基本状况及原因分析失业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未曾受雇以及未能按照当时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现象不仅存…  相似文献   

8.
李春玲 《特区经济》2011,(7):301-302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现象总是会存在,但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紧邻西安,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近几年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导致咸阳市失业人员迅速增长、失业压力大的原因既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近几年经济发展相关,也有咸阳市的失业管理体制因素。解决咸阳市的失业问题也要从发展经济和完善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沈平 《辽宁经济》1998,(11):19-19
失业是困扰全球的社会经济问题,解决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施,旧体制下长期被掩盖的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既是经济转型期无法回避的现象,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深层矛盾多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城镇失地农民失业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1979-2011年我国失业率变动率、经济增长率变动率、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率变动率为时间序列,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失业与经济增长模型,得到我国城镇失地农民失业对经济发展的特殊制约作用,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对解决失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存在正效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筑国家、社会和失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失业解决对策机制,以此促进城镇失地农民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