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作为连接中央政府和被规制对象的中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和行为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否。文章通过对中国现有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进行评析,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主要以经济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较强激励,但却忽略了包括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得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策略互动行为究竟是"逐顶竞争"还是"逐底竞争"?基于我国29个省(市)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呈现出"逐底竞争"特点。(2)引入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交互项的研究表明,环境分权对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意味着环境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逐底竞争"被弱化,"逐顶竞争"被加强。(3)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表明环境分权改革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要争取投资的投资,就要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不仅要改善和优化投资硬环境,而且还要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有胆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绿色转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六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GMM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回归结果以及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转型之间存在稳健的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可以使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的实质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文章以皮科克的政治市场结构理论为切入点,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国环境规制过程中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以及政策执行市场的特有方面。研究表明,制度结构决定了环境规制中政治市场结构的独特运作机制。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机制使地方政府热衷于为增长而竞争。公众无法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行为,而企业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共容利益。在政治与经济双重逻辑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环境规制"趋底"的竞争策略,进而导致了环境规制失灵。  相似文献   

6.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地实现了国家独立。由于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失败和对西方经济体制的推崇,吉尔吉斯斯坦宣布放弃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着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文章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引进外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欠发达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引进外资和投资环境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转型成功的体现,资本短缺和经济状况恶化成为制约吉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取得了很大进展,存在着优势,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8.
环境规制能通过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则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为探讨三者间的关系,选择2009—2020年陕西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对环境规制强度的测算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陕西省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各地级市的技术创新发展,各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不能提高陕西省对外开放程度,也不能有效促进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外资利用度和对外贸易度提升;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以及资本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使陕西省的GDP总量以及人均GDP实现合理增长。建议合理加强陕西省环境规制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执行与监管机制,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错配的视角重新审视三次产业和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发展及其失衡状况,通过改造传统的生产函数,推导和计算衡量资源错配程度的指数,并在分解和区分产业内绝对错配指数、要素的自价格错配指数和产业间相对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建立起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为理解产业结构失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地方政府与经济增长、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学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不同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迥然不同,但两种体制下政府主导型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遵循历史的逻辑和路径依赖仍然延续并将持续存在。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成熟的今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新型的市场主导一政府辅助模式成为保持增长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相似文献   

12.
政府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基础,它既是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许多地区和政府实现其执政理念、追求政绩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研究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投资规模效率、投资结构效率、投资产出效率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政府投资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经的阶段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地方政府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为适应我国发展的整体形势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陕西加快了地方政府转型。推进全省各级政府科学合理转型,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陕西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向服务、民主、法治、责任、高效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转型下的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从而引发政府作用转变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职能上;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也将导致政府从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中国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以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政府管制模式的履辙。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入手,分析现阶段西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相关制度创新可得出,西部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来自于自我的发展能力,而不是依靠不可持续的、外来的资源支持.实践表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突破低水平发展的瓶颈等相关的制度创新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也可改善非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我国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角度出发,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对许多学者所认为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减弱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财政中的支农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一般理论相违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监管准入标准日益严苛,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低、难以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纷纷转向信托、基金、保险等影子银行机构或向银行的"影子业务"寻求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的融资呈现高增长的态势,通过建立市场内外部横向与纵向规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合法"地向影子银行融资,抑制其固有的风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对当下我国面临城镇化新一轮建设的重要支持。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模式,也是我国建立资本创新体制并发展金融创新市场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