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艳虹 《新经济》2004,(3):58-61
国际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是:监管机制多元化、监管范围全面化、监管方式灵活化、监管技术精确化。  相似文献   

2.
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信用风险模型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监管相比的优势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RBC)已成为银行经营稳健性的重要指标和监管的重要工具,但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已暴露出巴塞尔模型的许多弱点:1仅靠比率数字衡量难以准确代表银行化解预期或未预期损失的能力。2这些比率的定值基础———总风险权重资产不能精确衡量总的风险,它忽略了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同时,监管风险权重还忽略了不同金融工具之间信用风险的差别(如对所有商业贷款都附以100%的风险权重,即要求8%的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还忽略了银行资产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已有十几的历史,本文对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果进行的分析,分析了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资本套利、风险行为、竞争力、对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了新协议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树生 《经济师》2006,(1):254-255
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与防范为核心内容的《巴塞尔协议》明确了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标准与要求等。与之相对照,我国银行监管在对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监管、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对外资银行和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缺陷,需要从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培养高素质的银行监管队伍和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构建我国银行监管的基本框架,实现银行有效监管和银行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德勇  董卫星 《当代经济》2011,(24):168-169
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是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促使国际上各先进商业银行纷纷着手开发或是发展自身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围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评级体系的实际问题,从公司内部评级模型的构建为着眼点,通过数据流程的设计阐述,详...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信用风险模型的监管审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评估信用风险以提取资本准备,但内部评级法必须满足监管审查的要求。基于新资本协议的这一要求,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建立信用风险模型监管审查框架,讨论了银行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时,为确保其合理性需要满足的条件与要求,从而为我国的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最低资本充足要求。最低资本充足要求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为8%,并且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提出了不同的测算方法。处理信用风险的方法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具体来说,新资本协议建议业务不十分复杂的银行采用标准法。标准法就是根据借款人的外部评估结果确定其风险权重。对于不同债务主体,新资本协议规定,银行对国家及央行的债权风险不再按其是否为经和组织成员国来划分,而按外部出口信用评级结果核定,这将会减少主权风险对银行资本配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10.
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欣  张博 《现代财经》2003,23(1):20-23
文章阐述了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局部调整模型和三阶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了金融危机如何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之间的关系,并首次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我国上市银行在面临资本监管压力下资本水平与风险水平的调整。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强化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效果,但也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这与监管当局试图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达到维持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初衷相违背。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调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元庆  杨旭 《经济管理》2006,(10):87-91
出于资本计量或其他管理要求,业界开始了操作风险模型化方面的探索,并开发了大量统计精算模型,其中极值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然而,目前操作风险量化存在严重的数据缺乏问题,面对量化的难度而不得不辅之以定性的方法,如情景模拟、定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警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走向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余化  赵榄 《经济论坛》2006,(13):108-109
一、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最先由美国信孚银行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根据风险配置资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大银行在这个思想上发展形成了一套新的风险管理方法,那就是经济资本的管理方法。经济资本相对于监管资本有很多优势,但作为一个由众多国家和组织通过谈判、协商,耗费很多年才达成一致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具有很长的时滞性,这显然是很大的缺陷。随着经济资本管理方法的迅速发展,巴塞尔委员会也逐渐认识到了巴塞尔Ⅰ的不足,2004年,巴塞尔Ⅱ正式发布。巴塞尔Ⅱ由三大支柱构成,分别是最低资…  相似文献   

14.
章彰 《经济导刊》2003,(5):47-49
2001年1月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次征求意见见稿对1988年以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做了全面总结.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对新资本协议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国际银行界的监管框架愈来愈明确.为了保证银行资本能够全面覆盖风险,而且使银行在经营中面对的风……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对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协议核心的IRB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IRB法的基础上,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实现与世界的接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各国对银行业监管的国际间的合作,1974年年底十国集团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由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组成。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没有任何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正式监管权力,其决议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主要是由各国在实施中通过具体的立法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在衡量单项风险头寸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方面日益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介绍现在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阐明评级的使用,不同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评级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以资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作为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对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审慎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及流动性监管方面。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监管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归纳了最近五年的代表性观点,以期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月 《经济纵横》2005,(10):34-36
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对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价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也要融入国际经济浪潮,要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我们就要力求达到《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银行资本标准和水平。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