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论坛》2005,(5):5-5
日前,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上海表示,社保基金“出海”只剩下手续问题,他本人对此也予以乐观期望。“届时可投资海外的资金额度预计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这个数字不到整个社保基金总额的5%。”而据市场人士估计,社保基金可能最快在春节后获批投资香港。  相似文献   

2.
高瑶 《时代经贸》2008,6(10):7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上,却忽略了它的监管。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时隔两年,当这一案件做出最终审理之后,应该再次对社保基金的监管提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利红 《经济导刊》2006,(10):25-28
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案曝光之后,人们为之震惊的是,这起违规操作的连环案背后,掌控百姓“养命钱”的资金流转核心却是一家民营企业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被媒体称为“贷款富豪”的张荣坤能量如此惊人,已经断送了数位上海高官和一家优质国企的高管的前程。媒体纷纷出动,寻找这位“上海社保旋涡”中心人物的历史踪迹,然而苦苦追查的结  相似文献   

4.
人物     
《经济导刊》2008,(5):8-9
白川方明 日本央行行长终“诞生”,麦克尔·阿姆斯特朗 花旗审计委员会主席将下课,马英九 盼领台湾迈向经济的春天,马塞尔·奥斯佩尔 次贷危机拖累又一金融巨头高管辞职,张荣坤 “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的罪与罚  相似文献   

5.
李冰 《时代经贸》2007,5(6X):123-124
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东窗事发,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由于社保基金牵涉老百姓日后生计,关系到社会稳定,一时之间,该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社保资金存在巨大缺口的压力下,将社保基金用于投资赚取收益并没有错。这一案件提醒我们,不能因为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就忽略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随着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变大,投资领域和方式的不断出新,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有人称2006年是社保案件的爆发年。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审计违规社保基金71亿元,而在这些案件中,上海一案因其所牵涉的金额最多、涉及官员的职位最高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为什么我国的社保基金会出现一连串案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个别地区的个案,我们可以把问题归结为个别人的腐败。但如果具有某种普遍性,那就不仅仅是腐败了。据媒体报道,仅2004年一年,我国就有16个省份出现了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其问题相当严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十五”期间共受理的这类举报案件达96起。上述这两个数字足以说明:社保案…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给予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上海社保案”作为2006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轰动的大案,留给人们思考的角度是多重的。从关系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陈良宇的倒台,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牵出了一批曾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历时一年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应诉的中国彩电企业得到了最不想得到的结果。曾代理厦华应诉欧盟彩电反倾销案的锦天诚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著名律师傅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国际反倾销案中吃败仗是正常的,因为现行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对中国是不利的,中国企业没有必要失落,更没必要现在就开始“内乱”,当务之急是坐下来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育谋 《经济导刊》2006,(10):16-21
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腐败案——上海市社保基金挪用丑闻案的曝光震惊全国。此案绝非上海首创,各地频频发生老百姓“保命钱”被官商勾结侵占挪用,面对如此状况,国家将采取什么措施让老百姓对未来的养老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珠三角地区资源、人口、环境压力日趋加大,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周边地区转移、外迁。对于企业外迁的原因,深圳市官方曾对外迁企业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8%的企业表示“厂房租金贵”,53.3%的企业表示“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保费用等高”,而45.6%的企业选择“用地需求无法满足”。从市场发展的规律和企业的投资行为来看,传统产业仍占有相当火比重的珠三角要“腾笼换鸟”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鲍明刚 《经济管理》2004,(11):95-96
一.“职业经理人第一案”波鞠又起:是合法合理的年薪还是侵占公司财产?2000年5月20日,广西喷施宝公司向当地警方报案说,本公司总经理王惟尊、财务总监水麒梁等人涉嫌侵占公司财务,当地公安局于2000年11月6日将王惟尊逮捕。这就是当时在企业界、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的、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案”。《南方周末》、《财经时报》、《中国企业家》、《新财经》等多家报纸杂志连续报道,307名MBA联名投书呼吁公正解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公众人物也表示关注,并呼吁在法律的框架内公正解决。2001年7月,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决定对王惟尊不予起诉。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提高投资收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东窗事发,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由于社保基金牵涉老百姓日后生计,关系到社会稳定,一时之间,该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社保资金存在巨大缺口的压力下,将社保基金用于投资赚取收益并没有错.这一案件提醒我们,不能因为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就忽略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随着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变大,投资领域和方式的不断出新,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尚真 《经贸实践》2008,(2):36-36
据海外媒体报道,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的政权交接团队官员近日表示,新政府执政后,计划将韩国产业银行(Korean-Deve lopment Bank)的投行业务与大宇证券(Daewoo Securities)合并,并将合并后的公司出售,使其完成“私有化”和“市场化”。若一切成行,这有望成为韩国规模最大的并购案。  相似文献   

14.
人物     
《资本市场》2006,(11):18-18
谢伏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国忠离职与电邮内容外泄有关,周明华:受贿获刑13年,张荣坤成为上海社保案被依法逮捕第一人,女首富张茵新晋当天再赚17亿  相似文献   

15.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金,社保基金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度。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保基金监督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并用《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最近,有关部门又提出要努力创造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为此,笔者就如何做好社保基金监督工作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前沿》2005,(7):i022-i023
2004年,罗湖管理处被罗湖区委评为“五好班子”,2005年上半年罗湖管理处又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称赞其“五多”服务亲近市民。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罗湖管理处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部署,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各项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社保窗口服务不断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郑晓玲 《经济论坛》2007,(1):98-100
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币场为社保基金拓宽投资渠道、规避风险、保值增值提供了有效途径,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之一。由于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其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分散化的投资原则,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通常采取指数化投资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自2001年人市以来备受各界的关注,2005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直接入市,社保直接投资A股以指数化运作方式为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未直接披露相关信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中直接投资包括指数化投资。证券媒体对此有报道。此现象可视为指数化投资的操作技巧)。在获准2006年5月1日后到海外资本市场投资之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海外投资的要求也是进行指数化投资(详情请查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2006年4月29日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关于选聘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公告》)。社保基金指数化投资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效应值得我们研究,以为今后我国规模日益增长的社保基金的证券投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保障工作在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保系统已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社会市场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社保概念入手,结合社保职工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了职工素质建设的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保基金违规的制度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已拥有相当大的规模,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这笔基金,如果避免社保基金出现损失,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来进行保障.本文通过对审计报告暴露的违规资金进行分析,探寻其深层的制度风险根源.找出社保基金违规案的某种必然性,进而给出规避违规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上.却忽略了它的监管.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时隔两年,当这一案件做出最终审理之后,应该再次对社保基金的监管提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