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宇航局日前公布了在宇航员重返月球之前用无人飞船和登陆车探索月球表面的详细计划。在这一计划中,美宇航局将从2008年开始连续向月球发射至少4个轨道探测器或登陆车,为2018年前宇航员登陆月球、建立半永久性基地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地球永恒自转与运转,在地球上观测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视觉角度.如果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不管银河是不是在围绕太阳旋转,夜晚观测银河就会有移动或旋转.在冬季出现日环食,夏季出现日全食,也明显说明了地球没有围绕太阳旋转,月球也没有围绕地球旋转.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当地球运转到相距太阳较近时期(夏季),月球也运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只可能解释为日环食,如果解释为日全食,就会永远没有日环食出现.当地球运转到相距太阳较远时期(冬季),月球也运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也只能解释为日全食,如果解释为日环食,就会永远没有日全食出现.在现实当中,偏偏都是夏季出现日全食,冬季出现日环食,充分说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有错.地球在太阳一侧圈转,地球轨道圈在月球轨道圈之中,才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天体动态.  相似文献   

3.
重返月球     
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的“月球1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月球探测从1976年以后沉寂了近18年。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意识到,虽然人类登上了月球,但耗资太大,探测水平不高,所以必须要采取新的技术和新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有冷战结束和前苏联解体的因素。198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又快、又好、又省”新的空间探测战略,1989年老布什宣布要重…  相似文献   

4.
6月27日印度金融时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与欧盟空间局(ESA)签署合作备忘录,印度将在第一次无人月球计划(CHANDRAYAAN-1)中为欧盟空间局搭载三个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5.
运用、开发、研究计划   1.地球观测、地球科学领域   ①运用   ·静止气象 5号卫星 (GMS- 5)。为了提高气象业务水平和卫星气象技术,继续运用 1995年发射的静止气象 5号卫星 (GMS- 5)--"向日葵 5号",进行气象观测。   ·热带雨林观测卫星 (TRMM)。运用 1997年发射的热带雨林观测卫星上搭载的降雨雷达,观测热带雨林变化,解析全球规模的能源收支机理 (该卫星由日、美两国合作完成,日本负责制造卫星上搭载的降雨雷达及发射用的 H- II火箭;美国负责卫星本体和其他传感器 )。   ·资源探查传感器 (ASTER)。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韩国等都纷纷制定了庞大的探月计划,其中欧洲、日本和中国已经发射了各自的月球探测卫星,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7.
意SAX科学卫星预定1995年底升空 发射X射线天文卫星SAX是意大利空间计划的重要内容,这是意大利空间局与荷兰的合作项目,目的是观察黑洞,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SAX是一颗先进的科学卫星,高3.6米,直径2.7米,质量1400公斤,其中490公斤是科  相似文献   

8.
当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1年宣布美国启动阿波罗计划,正式向月球进军时,没有人想到46年后的今天,笔记本电脑、卫星无线通讯产品和便携式导航定位设备等会成为随处可以买到的大众消费产品。太空探索不仅扩展和深化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科学认识,而且创造了新的产品和市场,并改变了我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火星的英文音译为“玛尔斯”,意为罗马战神。火星表面为淡红色,在夜空中是居月球和金星之后第三颗最亮的星体。火星是古代天文学家所知的五大行星之一。人类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火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火星探索是那样的富有魅力,充满了诗意和遐想,关于火星的幻想小说更是畅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火星的真实面貌。1997年7月4日,美国“旅居者”深测车乘“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并向地球传来一批又一批清晰的照片。美国总统克林顿称此举为美国太空探索计划“开创了新纪元”。美国这次火星探测计划基本完成更加激起一些国家探测火星的积极性,俄罗斯、欧盟国家和日本都将加强对火星的探索,尽快打开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火星奥秘。  相似文献   

10.
三机构合并为了进一步强化宇宙开发、宇宙科学研究及航天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的综合效率,探索新的运行机制,2001年8月文部科学省大臣宣布了将对宇宙开发集业团、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宇宙科学研究所等3机构进行合并的计划,并于9月由文部科学省副大臣、宇宙开发委员、宇宙开发3机构及产业界的高层人士组成宇宙3机构合并筹委会。初步计划在2002年春完成筹备工作,然后成立新的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新机构的构想:1.基本原则①为了加快具有日本特色的宇宙开发利用的进程,必须突出研究重点。②在突出研究重点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经理尼古拉·塞瓦斯季扬诺夫透露,俄罗斯将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并开发月球上的同位素氦3。由于地球能源的局限性,开发月球的话题已被提上日程。月球的氦3储量异常巨大。1吨氦3能量相当于2000万吨石油,价值相当于100亿美元。据专家测算,俄罗斯每年需要消耗20吨氦3。尼古拉·塞瓦斯季扬诺夫指出,到2020年俄罗斯可以对氦3进行工业性开发。俄罗斯的新一代可回收飞船“克利波尔”和轨道间摆渡飞船“帕罗姆”将为月球的工业性开发提供保障。二者可以共同构成多次往返的载重运输综合体,将月球货物运到地球。“克…  相似文献   

12.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在今天这个明媚的秋日开始变为现实。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是意大利在空间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的一年。主要成就是三颗卫星上天、一项空间实验装置再次升空和向NASA交付了供1997年发射使用的土星探测飞行器的有关硬件。 系留卫星TSS-1R于1996年2月22日再次进行实验。意大利系留卫星计划始于1983  相似文献   

14.
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是日本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大型卫星,其主体尺寸约4×4×5米。发射重量3700公斤,设计寿命三年。通过星上各种先进仪器,可对全球陆地、海洋、大气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连续的观测。  相似文献   

15.
杨方东 《新经济》2004,(5):10-10
“软着陆”是航天学家创造的一个名词。它是指一个航天器在向一个星球上着陆时,把着陆那一时刻的速度降为零。它的目的与好处是:不会给着陆的航天器带来大的振动,避免损坏航天器和它上面的仪器。  相似文献   

16.
未来十年最可能发生什么科技大事?北京奥博众智咨询有限公司2002年在“北京市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调查”问卷中,列出了“中国登上月球”、“治愈癌症和艾滋病”、“精确预报地震”、“发现长期储存或处理核废物的安全方法”、“揭示气功和中医的奥秘”5个选项,以期调查公众对这些科学技术事件在十年内发生的可能性的看法。结果发现,受访者认为中国在10年内“完全有可能”“登上月球”的比例最高,为42.4%。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对上述事件的看法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中国登上月球”的可能性,18~30岁的年轻人较为乐观,认为“完全可能”的比…  相似文献   

17.
一、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8.
灾害管理领域中的卫星遥感技术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和欧洲的卫星遥感资源和技术,及包括在减灾防灾方面的具体实践。同时,对全球其他对地观测组织和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在空间技术方面拥有强大实力的法国整合了灾害管理体系中的卫星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主要科技计划1.国家科技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法国在不同的科技领域制定了许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些科技计划主要包括:国家空间计划,国家生物技术计划,材料领域激励协作行动计划,国家就业、劳动与技术计划,国家海洋学计划,动物与人类健康研究计划等。2.重大研究计划①企业未来工业技术中的化学应用研究(1997至2002年)。此项计划投资总额17亿法郎,由国家科研中心、大型化工企业和工业用户共同承担。研究领域包括:具有特殊用途的无机化学产品、新一代表面剂、新型聚合材料、活…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自己国家的能源安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智能电网技术。能源短缺的意大利通过大规模实施智能电表安装计划,使自己在智能电表的使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介绍意大利智能电表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该计划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给我国电力行业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