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对推进国有林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岩  黄清 《商业研究》2006,(16):164-166
解决国有林区社会保障问题必须考虑林业企业的特殊性,现行的国有林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严重阻碍着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引发了国有林业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林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矛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已有研究认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矛盾、政府与矿业企业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矛盾以及政府、企业与资源地居民的矛盾;矛盾形成源于利益主体之间诉求能力差异及利益主体诉求能力差异的制度背景;解决这些矛盾需建立合理明晰的矿权制度、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建设利益主体广泛参与的组织机制、建立矿区居民利益分享机制。然而上述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索符合西部区情的矿权制度安排、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计量和分成比例测算以及提供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利益矛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许多地方赞誉“德政工程”,林业的希望工程颁于广大乡镇林业站工作的基层单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和作用,下面从几方面浅谈乡镇林业站如何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根据天保工程实施的受益原则及资金的筹集渠道来划分,天保工程投入方式包括财政转移支付、中央财政专项投入、信贷投入、其他社会主体的资金投资。目前,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投入政策存在资金投入有局限、后续产业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小、森林管护费投入标准过低等问题。其对策建议是:改善投资结构;加大产业转型资金针对性;改革并提高森林管护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刘燕  孙海涛  曾雄丰  刘娜 《商》2014,(4):255-255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因很多,包括地方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改革主体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追求等。本文将从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视角,分析在中央政府授权和强制推动、地方政府自主改革和社会力量推动下改革主体的不同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I—CLS利益动因模型,以期能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会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发生重大影响。相对于企业股东、职工来说,债权人,特别是无担保债权人利益保护在企业合并中的利益保护机制不畅,所以应要求企业履行通知义务,以防止企业合并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本文从民商法角度讨论该通知义务的履行主体、通知方式和未通知的法律后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保护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是土地市场管理者、需求者与唯一供给者。由于土地保护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代理链过长以及代理层级间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使地方政府在代理行为中出现偏差,促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并寻求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土地市场不规范和土地不合理利用。这种偏差主要归因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环境和政府官员的从政心态。本文从中国地方政府特征、动力取向和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利用政府行为理论、博弈论,对地方政府土地保护代理偏差产生的行为逻辑和制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土地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利益分享机制、政绩考核指标等方面校正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两型农业建设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简称两型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涉农企业(农民)之间、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涉农企业(农民)之间的博弈行为。发展两型农业是利益主体之间动态博弈的结果,但是需要对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实施"引导"。这种"引导",可以使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有充分的信心选择两型生产。需要依靠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利益协调机制等办法来改进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9.
法律纠纷通常发生在两方主体之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而言,这两方主体一般是企业法人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依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我们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法律问题分为内部法律问题和外部法律问题。内部法律问题发生在企业法人与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冲突日益严峻,雾霾天肆虐我国各大城市,雾霾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对雾霾治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工业企业及城镇居民四个利益主体进行分析,运用博弈理论对其建立博弈模型,对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进行讨论,结合雾霾治理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建立中央政府统筹治理模式,提升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积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以及倡导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环保氛围等雾霾治理的有效对策,为雾霾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争议,在美国重点打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补贴这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引起热议。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背景下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约束了中国政府补贴的规模和空间,从而抑制了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此外,基于企业和产业异质性视角,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主要抑制了补贴对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和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人民生活福祉和社会稳定。为了让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政府对企业进行了大量补贴。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本文聚焦政府就业补贴、劳动保护政策与就业这个主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有助于推动企业吸纳更多就业,劳动保护能够协同政府补贴促进就业,政府补贴通过“政治许诺效应”和“融资效应”影响就业,地方人力资本积累强化了政府补贴对就业的正向影响;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府补贴强化就业的效应更明显;政府补贴增加了企业产生冗余雇员的可能性,冗余雇员在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Facing the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crisis; every country is measures to combat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临海西兰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了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时农业块状经济内部不同主体的行为和反应。结果表明:企业在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感知最为明显,反应最为强烈,是合作推动的主体;农户有合作的意愿和倾向,但不同特征农户对合作态度有所分化;政府作用有待加强,实施机制有待完善。企业与农户构建的纵向合作模式能够有力地推动块状经济的组织化、标准化管理,较为有效地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木材及其产品进口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大量进口木材不仅会对木材供应国的环境承受力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形象。森林作为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木材的进口规模和水平、以及能否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林产品贸易不仅与世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息息相关,而且与全球的生态承受力紧密相连。本文通过探讨木材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木材贸易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为促进木材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形势下,国有中小型水利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它只有实现集团化和规模化,实现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并勇敢地走向市场,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站住脚跟,求得发展。探讨了国有中小水利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对地方的环境执法监督是中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环保约谈这一准自然事件出发,以合法性理论和震慑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显著地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即与未被环保约谈地区企业相比,环保约谈显著地促进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转型;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主要发生在被环保约谈的下一年。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渠道探索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提高环保处罚力度,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研究结论揭示了环境执法监督的长期经济后果,为完善中国生态环境督察体系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具有深刻的内涵,可以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三个词的本体义、语境义和本质义的演进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在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性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职工民主管理等优秀文化嵌入到企业而形成的制度集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需要遵循党的领导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和共享发展原则。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原则,有利于提升中国国有企业提高制度效率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聂军  冉戎  唐源珑 《商业研究》2020,(3):104-112
地方政府为如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否会将其压力转移到企业?基于2016-2018年上市公司手工收集的精准扶贫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企业精准扶贫投入越多,且在控制了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后依然成立;(2)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压力对非国有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影响更大;(3)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削弱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越小;(4)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银行贷款较多的企业中。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需注意企业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