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打破传统的旧农业生产格局,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由平面式向立体式、由粗放式向公园式、由化学化向生物化、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的生态农业目标,采取分步实施的步骤,突出重点,抓住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北方庭院生态农业。1、应用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新技术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新技术是以沼气池为纽带,在日光温室内把沼气技术、种植技术、饲养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北方院落“四位一体”综合利用能源生态系统工程。该模式是在自家院落内建一座15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大棚,温…  相似文献   

2.
刘玉豚  陈维志 《农业经济》1995,(11):28-29,42
本文是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益庭院生态模式研究。通过三年在彰武县平安乡试验基点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两翼的庭院生态模式。用沼气池与塑料温室相结合,温室保池温,日光增室温,沼气照明做饭,沼液浇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沼液、沼渣做鱼的饵料,增产显著。沼渣沤制秸秆肥改良土壤,改善卫生环境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发展“四位一体”模式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贾树春,赵玉栋,王艳凤"四位一体"沼气日光温室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户为单位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它包括沼气池、太阳能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这种生态模式以沼气为纽带,通过生物转换技术,把沼气池、厕所...  相似文献   

4.
《沼气经济效益评价》一由专门从事经济研究的同志以四川沼气建设为背景,从生态、环保、能源和综合利用等各方面,对沼气建设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了全面分析。全书分为概述、农村沼气经济效益评价、城镇沼气经济效益评价、国外沼气发展概  相似文献   

5.
通过燃烧薪柴、秸秆等生物质获取能源的做法在中国农村历经了数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农村能源技术和使用模式终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的成就尤为突出。沼气系统将猪(禽)圈(舍)、厕所与沼气池联为一个系统,产出的沼气作为农户的生活用能,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而进入农田,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循环,没有多余的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成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一个典范,并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村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农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是,在沼气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鉴于其良好的综合效益,沼气项目应加快在全国推广,各地农村还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庭院生态经济开发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生态经济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兴起的新兴产业.它以庭院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物质、能量、养分良性循环系统。陕西省庭院生态经济从无到有.已初具规模、并且.从地域生态方面可划分为城郊平川生态型、浅山丘陵生态型、中高山区生态型三大类型。庭院生态经济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提出了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以沼气技术方面的专家、涉及沼气工程工作人员的共同建议和相关学者对农村沼气效益评价的研究构建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根。再次,以农户使用沼气能源的亲身感受为标准对群体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各个群体指标的平均分值。最后,计算出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分值为6.69,这表明绵阳市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唐中彦 《农业经济》2005,(11):53-53
立体化、生态化、高收益的庭院经济生态模式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以庭院土地资源为基础,生产商品化,高效益为动力,充分利用家庭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力,太阳能、沼气能、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池塘水面、小果园等立体种养为手段,从事劳动集约化,生态循环良性化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农村能源大多数是以秸秆、薪柴甚至茅草为生活燃料。多年来,由于大量消耗有机物质,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林木过分樵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推广以沼气为中心的物质转化能源生态模式,对缓解能源短缺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洋县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改善农户用能、改进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陕西洋县4镇10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洋县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及成本与效益,指出沼气正常使用率不高、综合利用程度低、管理与维护能力弱以及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洋县要进一步推动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发展,必须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推广技术利用,建立健全服务机制,走"沼气-农业"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以抓紧建设生态家园示范点项目为突破口,推广以农户为单元,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能源模式,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至今,该区共完成新建沼气池近5000座,目前全区累计建沼气池3.67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到可建池户的31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能源生态模式是指以户为单元,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构成“生态工程模式”.俗称“猪-沼-果”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为例,论述了"四位一体"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思路,介绍了"四位一体"试点项目的实施机制及其效益情况,提出了大循环由政府推动、小循环由农户实践及"四位一体"模式可作为河北省解决农村经济、资源、社会、环境等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从沼气利用的社会化、市场化以及沼气利用规模化、沼气发电和能源农业等方面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四位一体”沼气池的技术特点 “四位一体”沼气池是指将日光温室、猪舍、厕所、沼气池结合为一体的农村生态种养能源模式,以其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社会生态效益好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此种模式除具有常规沼气模式的功能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贵州农村掀起的一股修建沼气池热,就是营造一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环境。目前,全省有100多个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开展了以养殖业为基础,沼气为纽带,配套各种农业综合实用技术的庭院经济建设,形成了“猪(牛、羊、鸡)——沼气——粮(菜、果、鱼)”等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能源效益。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沼气300~350立方米,可解决10~  相似文献   

16.
生态能源示范区建设 ,是充分利用光能资源 ,采取保护地和沼气建设等适用技术 ,并对住宅、温室、沼气、养殖设施、厕所等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达到综合利用 ,获取最佳效益的目的。这种利用生态能源 ,减少投入 ,减少环境污染 ,带来可观效益和新的生活方式的经验和作法值得推广。初冬时节 ,河套大地沉浸在默默的“冬眠”状态 ,记者慕名来到临河市八一乡联丰六社生态能源示范区采访 ,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红红火火、生机盎然的新景观。首先看到的是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红砖房 ,一栋栋闪着银光的大温室 ,一张张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笑脸。走进温…  相似文献   

17.
农村沼气工程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益民工程,目前已在全国适宜地区进行普及,特别是把沼气建设和种养及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或“一池三改”模式,对农村环境建设,庭院经济发展,和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珲春市沼气国债项目从2003年开始申报,项目资金于今年3月份到位。经过上半年的建设试点,全市已经有20家农户用上了沼气,收到了较好效  相似文献   

18.
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庭院生态模式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庭院生态模式推广效益分析梁洪馨刘玉琢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益庭院生态模式于1991~1993年圆满结束,从1994~1996年历时三年进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推广计划指标(一)规模:三年预计推广1.5万户...  相似文献   

19.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该研究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既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净化了环境,又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空间等资源,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个面积为350m2的"四位一体"温室大棚(养殖业、种植业)总的年纯利比普通农户的增加了1倍,同时该模式的采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气温变化大,积温有效利用率高。目前该市发展沼气的势头越来越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五配套”生态模式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