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是防范和控制授信业务风险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全球化的统一授信机制,从国家、行业等方面把握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完善授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改进分析方法;完善授信决策机制,实行尽职调查、问责审批及后评价;完善信贷授权机制,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授权范围、权限等。  相似文献   

2.
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应当考虑四个环节,即决策机制、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 1.建立授信决策机制。(1)实行审贷分离,按照授信资产运动规律和授信操作程序,控制资产投向、投量,将授信岗位、职责和程序组成一个岗位责任明确具体、运作程序规范严格的相互制衡系统,在操作上可以组建风险管理部和授信业务部,分别负责授信风险管理和授信业务开拓。(2)成立尽职调查机构,从……  相似文献   

3.
1.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授信资产业务操作。(1)加强贷前管理。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授信评级。为保证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全面而快捷地了解、掌握客户的信息,及时分析信息,科学得出结论,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和企业法人的信息,避免通过  相似文献   

4.
田军  陈震 《国际金融》2001,(5):46-48
新的爱信决策体制的建立,是我行授信业务管理的百年大计,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石,2000年四季度,根据刘明康行长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和总行关于建立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授信决策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在我行行长室的领导下,我行组建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尽职调查小组”,对授信业务按照“四眼原则”进行尽职调查,按照“集体审议、个人决策”5的要求进行授信业务的决策审批,为推动新的授信决策机制,去年12月份召开了全辖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座谈会,贯彻新的授信决策机制,初步构建了科学的授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行审贷分离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信贷决策的体制制约和程序制约,是我国银行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管理,完善信贷经营权制约机制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农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管理的需要,先后在全系统推选行了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统一授信制度和规范信贷决策行为的若干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起了权责对称,责任明晰,决策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6.
“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是中国银行授信决策机制经历了“计划管理”、“审贷分离”、“统一授信”后,在风险管理体制上进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此重大改革是为在机制上杜绝“反程序、倒程序”操作建立起“独立尽职调查、民主风险评审、严格决策纪律”制约下的问责审批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为规范授信调查报告,提高授信调查、审查、审批质量,控制授信客户准入风险,制定了科学、严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规定了授信调查报告撰写的规范要求。授信调查报告是银行信贷人员综合利用各种方式,对拟授信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后形成的全面分析文件,是授信审批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保证授信调查报告的质量,才能促进授信业务顺利开展。结合实践分析发现,目前授信调查报告撰写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内容简单、信息量不足,篇幅冗长、有用信息太少,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数据错误、矛盾重重,不按规定进行分析,层次混乱、信息紊乱,语言表述存在问题,预测缺乏合理性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危害性,文章最后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央行内控机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审计实践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现状的了解,分析了不足之处,并就如何建立责权分明、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各类风险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景辉 《国际金融》2001,(5):39-40
在过去几年中,我行的授信决策机制经过了多次改革,96年审贷分离后,对于授信业务的审查,主要是在业务部门和下级行提供数据和情况的基础上,由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材料的审查来分析授信业务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并遵照各类业务的审查程序,对授信业务进行逐级审批,这种审查模式对风险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风险管理内涵和外延的深化和扩展,以及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这种视角单一的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局限性,2000年四季度,根据总行授信决策机制改革的要求,各分行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风险管理委员会条例和尽职调查小组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尽职调查小组,将所有的授信业务都纳入“业务部门初审、风险管理部门尽职调查”的双线制衡机制,这种机制不但体现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它从第二视角看问题,把尽职调查意见和业务部门初审意见放在同一平面上供专家评审,并为决策人决策提供依据,是审贷分离的进一步深化,比以往的审批模式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陈东浩 《济南金融》2006,(10):64-65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客户经理制、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机制、扁平化管理等措施努力探索和构建科学的内控模式.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内控制度建设仍处于初创阶段.远跟不上业务发展。根据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实际.要想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其业务稳健发展.就必须在改革中学习和借鉴先进内控理念.由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层监管入手.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离的组织结构,科学地建立内控防线。  相似文献   

11.
薛赤 《现代金融》2006,(5):45-46
对代理业务可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一是决策要科学。要以效益为目标。对代理业务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建立引进及退出机制,掌握代理业务的主动权,尤其要充分考虑代理业务开展后对银行主体业务的影响,避免出现低效业务排挤主营业务的现象。二是合作方案要规范。对每一项要开展的代理业务,从合作关系的确定、代理双方权责利的明确、管理平台的搭建到操作规程的制定等.都要有章可循,尤其对委托方的相关制约措施要明确,  相似文献   

12.
吴鹏 《国际金融》2001,(12):44-45
自1997年以来中国银行逐步推行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及信用评级。在解决多头授信、分散授信,控制授信风险、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及机制、明确授信各部门的职能及权责、正确评价客户信用风险、维护我行债权安全等诸多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部门片面理解统一授信管理中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价、管理理念,在实际授信管理及操作中存在漏洞,也导致了授信风险的加大。下面就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方法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监会最近出台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规范了商业银行的授信工作运作机制,对授信岗位职责和风险点作了一些明确的要求。结合农行现行的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谈谈本人学习“指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一、平凉辖区”信贷集中”基本情况 (一)信贷授权、授信日益集中。自1999年以来。平凉市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施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管理政策。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辖区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对信贷权限的集中管理力度,陆续实施更加集中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目前,除农行给县支行转授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信贷业务外。工行、中行、建行不再对县支行转授贷款权,县支行每发生一笔信贷业务都要经上级行层层审批。同时,省行对二级分行的转授权限锐减。在二级行的综合授信额度审批权限内审批的每一笔贷款业务,也一律要向省行报备。各商业银行授信权集中于省行,授信业务目前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对A级以上的企业授信多,对A级以下的企业授信少:对大企业授信多,对中小企业授信少;内部授信多。公开对企业的授信少。  相似文献   

15.
贷款集中风险分析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青  俞震  吴奕 《金融纵横》2009,(6):60-62
本文从贷款集中风险量化分析入手,说明了贷款集中加大了贷款组合风险及信用损失,本文认为,集团客户授信也是贷款集中的一种形式,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本文还着重描述了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同时,建议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从宏观层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帮助商业银行不断优化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行业信贷风险是银行信贷审查中长期关注的重点,但具体操作中银行却往往只能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为决策的防御底线。我们可能知道哪些行业应该支持,但具体到某个行业中的单个客户却不一定清楚它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贷款潜在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本文尝试从行业授信的定义入手,分析建立行业授信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它与农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建立农行行业授信制度的政策性建议,以期抛砖引玉。行业授信的释义所谓行业授信,其实就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强制执行力的行业信贷政策,是银行控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银行不是没有行…  相似文献   

17.
高凌燕 《西安金融》2007,(11):87-87
一、建立健全银行卡业务内控机制 逐步实现银行卡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基层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根据银行卡卡种的属性、业务种类及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类银行卡的资信审查、开户、授信/发卡和受理等操作程序,从制度上明确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商家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8.
在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授信业务管理规范和加大信贷担保措施的状况下,针对某些借款客户需采用账户质押方式发放贷款时,如何确保账户质押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可实现性是摆在银行授信风险控制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涉及账户质押贷款的有关内容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进信贷管理方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控机制。强化信贷业务的内部稽核工作,转变稽核职能。建立统一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客户信用等级评判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财务风险程度和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生 《南方金融》2003,(2):26-28,43
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是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在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更显迫切。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的原则,目标及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详细阐述了建立信贷市场进退引导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机制,运作机制以及信贷市场进退责任制。科学选择贷款进退时机等的实施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