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目前大部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趋向城市转移。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4.
浅析非农劳动力市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教据线性回归模型来计算非农劳动力市场三部门的就业弹性,进而分析三部门吸纳农村转移就业的能力,来说明三部门应该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农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安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6)
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约148万,农村人口占到平度市总人口的68%,受平度市发展传统农业的历史影响,平度市农村人口数量长时间居高不下,而且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阻碍了平度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平度市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研究,为平度市制定合理的农村劳动力政策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理论的基础上,以湖北孝感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与国外传统转移理论描述的路径不完全一致,在选择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向高收入的城市工商业部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路径之外,还有选择向就近的小城镇转移和向相对不发达的东北偏远地区以及新疆、云南等西部不发达省份转移的其它路径.转移路径选择多元化的原因除了出于预期收入最大化的考虑之外,还受转移成本及其支付能力、政府部门的引导与纽织、个人拥有的技能、同乡的示范与带动等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风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教育支出的冲击及财政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06,(4):24-24
《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60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00多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5%。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向非祆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本文通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对矛盾引出论题,总结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建设关系面临的困境.从而做出了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农业改革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咸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找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调整:成因和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互动特征、内外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两种转移模式呈明显的轮替关系,转移模式失衡和被动调整是改革开放后一阶段收入分配效应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脱离出来,这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为非农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安阳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特征、制约因素和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在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试图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臣 《价格月刊》2006,(11):29-3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政府丞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