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建国以来,安徽城镇化进程一波三折,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2000年新世纪为分界点,历经了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总结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揭示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安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19782012年北京和安徽两地服务业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近年两地服务业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且服务业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分布相对均衡;而在安徽,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且服务业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安徽黟县宏村镇的研究,分析了该镇的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古村落城镇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研究如何协调好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古村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全国同类古村落的城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了经济新常态,国家顺势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同时在2014年中央将安徽省设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省份,为安徽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基于此重点探讨了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镇化效率以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据此有针对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我们感到污染减排任务艰巨,但是,任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国际城市化发展有显著不同,呈现出“滞后城市化”的特征,要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就应当既借鉴国际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又在流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城市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发展城市和流通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流通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对消费具有引导作用;对分配和再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量之一,而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也是构成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城市和流通的互动作用极大促进了二者的积极发展。做好不同城市的定位、充分利用各城市的优势、发挥城市作为连接点和集散地的重要作用等措施都会使城市和流通业得以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粟原慰 《中国报业》2008,(11):40-41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各省市法制类报纸由政法部门主管主办划转到当地党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如何在划转后巩固法制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地位,从而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报纸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法制类报纸面临的首要课题。《安徽法制报》划转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五年来,在集团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以品牌创新为突破口,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上述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审,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一、试点的意义和目标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  相似文献   

10.
胡春晓  翁贞林 《商业研究》2006,(20):111-114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工农关系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制约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基础上,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化,走协调发展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曾冰 《财经论丛》2015,(11):10-17
在我国现行政绩观和相关制度背景下,地方官员对城镇化发展会存在独特的“偏好”,并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地方官员是理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江西省地级市的经验数据,运用倍差法实证分析并定量提取市长和市委书记对辖区城镇化的净影响,发现地方官员对当前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论证了地方官员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高铁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28个城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测度和揭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不同区域城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郑州米字型高铁可以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产业升级这三种作用机制促进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必须全面完善郑州米字型高铁网络,打造中原城市群高铁枢纽经济新高地,不断优化城市专业分工及产业空间结构,充分发挥高铁对产业升级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带动作用,推动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相比旧型城镇化对资金有更大的需求,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态势又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导致新型城镇化发展受阻。因此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指一群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有专业分工,又有资源互补的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这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对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够畅通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是实现供需匹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2009-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消费升级在两者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区域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消费升级在二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新型城镇化能促进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新型城镇化对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引导居民消费升级,是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它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众所周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创造需求,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提供供给,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路径,因此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试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城镇化率从最开始的不足20%到今天的高于世界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快速的城镇化篇章。然而,近年来,高速城镇化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愈发凸显,传统城镇化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实现既有效率又保公正的城镇化,要以公正为城镇化的信念基础;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公正的制度体系实现既有效率又保公正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人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然而对于人均CDP位居全国末位的贵州,城镇化建设如何有序推进,既是加快推进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又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现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中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以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以小城镇为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既应遵循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集聚效应更加显著。本文尝试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和与城镇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对河南、浙江、四川和安徽四省的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分析研究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经济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