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由于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发育程度低、基米面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城镇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应从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由于支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是工业化,因此城镇化失序与失衡形成了"新二元化"问题,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族地区的传统城镇化困境反映得更为突出。要想破解城镇化的深层矛盾,不仅需要破解"人口的城镇化",更应破解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四位一体的城镇化。本文通过SWOT模型对民族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在全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阐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分析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了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城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加快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城镇化模式,必须协同推进"四化联动",必须努力争取使得到2020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金融发展作用于城镇化的机制;证明金融发展较显著地促进了渝东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县域保险等促进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加速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概念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推进城镇化工作应按规律办事,不应急燥冒进。城镇化建设需要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条件,需要作顶层设计、制定规划和分步推进。现有城镇化模式并不具有"原始积累"性质,但在方法上具有"原始积累"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两个战略入手,分析二者内涵、发展背景和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民族地区选择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一面和存在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力。四川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面临的特殊约束条件及其由此带来城镇化绩效的差异性,客观上阻碍了四川城镇化进程的整体推进。建立健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杨海  武付华 《商业时代》2012,(15):21-22
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分层日益明显、主体结构多元化等特点。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在借鉴先前哲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的基础上,并以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改善民族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境遇,坚持梯级分层推进的原则——以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商》2016,(9)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群体性事件频发。因此,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群体性事件演变规律和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解决该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定的重要保障,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倡议,可对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模式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陵地区是一个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地域范围,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多,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相对滞后是其现实状况.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是促进武陵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武陵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芦钦 《商》2014,(44):47-47
城中村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势必消解掉这一产物,城中村村民最终将实现市民化。当前,村民在向市民转变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户籍的转变、社会交往的城市融入上以及心理上的社会认同。城中村村民在城市生活工作多年,却还没有完成彻底城镇化,亦农非农的现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社会和谐。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会议、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多次提及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推进和保障人的发展,这使得当前城中村村民的城镇化问题愈加突显。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对温州市四个城中村进行调查,力求解析城中村村民半城市化的状态,探寻他们彻底城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8)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结合我国现实发展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问题就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重要研究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探索。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出发,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机遇进行解读,并且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水平,推动我国整体发展实力,实现民族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普惠金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出发,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居民收入、居民储蓄、GDP水平的分析,阐述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区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保护之间的关系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双向关系,并就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新兴职业的产生、现代农民市民化的要求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向是:明确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把握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导向,调整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理解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培养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