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莺 《审计月刊》2005,(5):55-55
学生时代读书,分为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职业读书无非是为升学、为就业、为考证而读书,喜欢和不喜欢的一并要读,不可率性而为,为的就是“金榜题名时”而“万卷古今消日永,一窗昏晓送流年”。课余嗜好的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孔子“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清明临近,翠绿的陕南茶园,刚进入春茶开采之际。3月26日下午,西安金桥酒店里,伴随着悠扬的乐曲,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加之精湛的茶艺表演,吸引着更多的爱茶人。由陕西茶人联谊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品味鹏翔绿茶,享受健康人生》的茶文化活动,就像一股清风,久远的回荡在古城西安的上空。  相似文献   

3.
书缘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我都随身带上一本书。并不是一定要读书。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紧迫感,只是觉得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手里没有一本书,总觉得不对劲儿,总觉得心里空空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晚上睡觉前,要是不拿本书在手中,就觉得世界末日快要来了。其实,拿了也不一定读.但心里踏实,在枕头边放着一本书.可以安心睡觉了。  相似文献   

4.
世有千物.刘伶独爱饮酒。我不喜酒,却爱书如命。三教九流,五行八卦,凡翻之有趣者,忘乎所以欣然而读,每每误了“正事”。三日不摸书,便如吃饭没放盐一般。  相似文献   

5.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6.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0):46-48
“读书宜读有用之书”是张之洞的一句名言,是他治学的一种主张。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末大臣,近代史上仅次于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是位有学养并且终身关切学术的政治活动家。历史上,大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往往喜作纵横谈,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  相似文献   

7.
要把书读破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1):46-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经典诗句,是他深味创作甘苦后的经验之谈,后人把它悬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读书学习。杜甫(712-770)出身于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是一个“未坠素业”,即恪守儒教的祖训,又以“奉儒守官”作为仕进的传统准则的家庭,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甚是推崇他祖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和...  相似文献   

8.
闻实 《成功之路》2011,(5):47-48
南怀瑾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从小就爱读书。三十岁之前。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到“望八之年”,他仍旧天天在读书,读一切能找到的书。  相似文献   

9.
沈昌文的职业生涯一直和两个地方分不开,一个是《读书》杂志,一个是三联书店。他用20个字来概括自己50年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  相似文献   

10.
书如灯光     
莫言 《秘书工作》2012,(11):38-38
我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那时中国的乡村普遍贫困,能借到的书很少,自家拥有的书更少。我把班主任老师那几本书和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借读完后,就反反复复地读我大哥留在家里的那一箱子中学课本。数理化看不懂,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读得遍数最多的自然是语文。  相似文献   

11.
姜鸣 《中国企业家》2008,(22):124-126
我们都知道,中国出去的第一个留学生叫容闳,他在1847年由一个叫布朗的传教士带到美国去读书,于1854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学成回国以后在上海的“外企”工作。1860年,容闳到南京去拜访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并提出了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天道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休息时,轮扁走上堂来问桓公说:“不知君王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圣人之言。”轮扁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大怒,说:“寡人读书,匠人怎能随便议论。好!如果你说得出道理便罢,倘若说不出道理,我可要治你死罪!”  相似文献   

13.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16):106-108
这个阶层20年来的惊人变化,因为有了这些读书人而变得面目可爱这篇文章的题目据说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果诚实一点儿,我就会说,事实上,这题目的出现是因为我碰到了宁高宁。他说两年前自己曾写过一篇叫《黄金屋》的文章,谈论读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秘书》2012,(2):40
研究古代秘书史近三十年的眭达明先生,在出版秘书史话系列书籍之后,又有一本新著《案牍劳形亦有趣》于今年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收录了166篇古代公文写作(办理)趣闻杂谈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5.
当今之世,全世界一天推出的文字,一个人一生恐怕也难以尽睹。因此,任何人读书都不可能不进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进行选择。有人建议只读古书,有人建议只读好书或经典,有人建议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有人建议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但细考国人读书的主要目的,似乎与这两句话有些矛盾。从人们耳熟能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联,就很容易体味出读书大概很苦,与至乐似乎无涉。读书可以给人提供成材出路和发展机遇。只有苦读勤读,才可以读出"路"和"舟"。而"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劝学警语,无疑是告诉世人读书可以带来官位、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这是一个"读书——写书"的地方。尽管其间有很长时间不能读和写,但即使在那段时间,也还是偷偷地读一点书,写点心得笔记,被同事们发现但无人告发,可见"书"在我们这批人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书和读书人     
正说起来,书这个东西真是非常奇妙。书上除了文字以外,什么都没有(只有少数有图片),但是,在文字的背后,或者说在文字的里边,那可是什么都有。世间的万事、万物、万象,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宇宙天体,山川风物,一直到近于玄虚的哲学思维和宗教意识,以及我们内心有时候很难说清楚的那种复杂情感,等等,都能够在书里边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我们也许都曾经看见过,常常有人读书读得热泪盈眶。我是教中国古代文学的,我知道中国  相似文献   

19.
张跻国 《秘书》2014,(3):8-9
从事秘书工作需要具有开阔的知识面,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虽然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的确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既能丰富和充实生活,更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工作水平的提高。美国有一句谚语:“让我看看你在读什么书,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那么,秘书应该关注哪几类书籍呢?  相似文献   

20.
启智弘文,百年铸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方面。在十三五规划中,全民阅读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我们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对韩永进馆长进行了采访。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们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