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慧 《金卡工程》2010,14(10):216-21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传统的以土地为依托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有必要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依靠政府的力量,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不但减轻了家庭的养老负担,而且对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给予特定制度安排,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除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外,一直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占主导地位。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转换和社会变革进程加快,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导致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本文在总结分析传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厘定职责,强化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立足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着眼长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衔接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民养老保障形式随社会经济转型而变迁为背景,对现行农民养老保障的核心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实施中投保率低并逐年下降的问题,从制度的视角对其权威性、激励因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国家责任缺失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时,应兼顾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兼顾制度间的互通性,加强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段力刚 《中国外资》2008,(6):183-184
“孝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学者包括一些国外学者都将其视为中国儒学的核心,在中国的孝道文化中,有相当丰富的内吝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规模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养老的伦理学因素分析,我国家庭养老的存在基础已经动摇,而社会养老所必需的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尚未奠定。家庭赡养老人,一方面可减轻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家庭赡养不仅仅提供给老年人物质保障,还能践行孝道,提供给老年人心灵的慰藉。将传统“孝”的观念与中国养老模式相结合,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充分发挥传统孝道的积极社会作用,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我国目前存在的养老方式,主要以“企业养老”,“家庭养老”,“企业统筹养老”为主,农村一些地方对孤寡老人、五保户采取由敬老院,国家发放补贴养老的形式,这几种方法在我国已经施行多年.现对此做些分析. 一、“企业养老”型的办法是在企事业职工退休后,退休费主要由原供职单位支付,企业打入成本,机关团体列入经费开支.这种办法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农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尚不完善,如何解决农民的养老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各种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自2007年2月份开始,青县设想实行农村合作养老制度,经过一年多的摸底、调查、测算,方案几易其稿,这项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以合作为特征的养老模式于今年5月8日全面、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在青县向“全民社会养老”转变。截至9月26日,全县参合村(分场)231个,参合人员84800人,分别达到全县总村数、应参合农民人数的66.2%和83%,累计收缴合作养老基金345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407.8万元,有14857名老人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农村作为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一环,当前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望城区高塘岭镇、雷锋镇等多个农村乡镇为例,分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地方管理机构对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情况与实际资金投入及管理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期望为加快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改善农村养老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缪平 《中国保险》2007,(4):23-26
充分发挥商业寿险公司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现行的社会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无法满足农民面临的养老、医疗、意外事故等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同时,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在养老、医疗、失业三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有数百亿元之巨。  相似文献   

11.
杜景山 《中国外资》2013,(16):352-353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医疗设施不完善、传统养老方式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等因素,使我国农村养老的脆弱性十分突出。提高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改变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对于增强农村养老脆弱性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炼出了目前关于脆弱性概念的五种界定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农村养老脆弱性做了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借鉴英国发展机构(DF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以农村老人为中心,把农民养老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列举农村养老脆弱性表现,分析养老脆弱性形成的原因,最终多角度提出抵御农村养老风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观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发,通过对这一政策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自筹资金300万元,在没有被列为国家级试点旗的情况下,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农村参保缴费人员给予补贴,力争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新农保启动后,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逐渐步入历史,农民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每月领到自己的养老金。使广大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三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三农”通过支撑国家财政,有力地推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充分发挥财政制度优势,综合利用价格、财政补贴、税收等政策工具,助力“三农”走上现代化道路,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与国家财政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面对复杂的国际冲突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笔者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底线公平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个方面,探讨新时代财政治理助力“三农”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重构重组与重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白钦先 《中国金融》2004,(12):26-28
包括粮食生产与供应问题在内的农业问题,10亿农民的生存、温饱、小康问题和农村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与教育)与社会发展稳定问题在内的所谓“三农”问题,是从根本上制约与影响中国现在和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点,是中国相当长时期内的弱点、痛点、热点与敏感点之所在。农业不现代化,中国无现代化;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稳,中国不稳。  相似文献   

16.
《福建金融》2002,(11):1-1
<正>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是认真总古今中外众多国家及中国历代王朝的无数经验得出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发展和农村貌的变化已有目共睹。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的“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现在应该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说中国真正了起来。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关系到9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等一列问题,而且是在坚定不移地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中,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应该看到农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需要继续关注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中国支持农业的空间大,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解决诸如调整结构、科技兴农、税费改革以及鼓励农民振奋精神、勤劳致富等农村体制、农文化的许多问题,本文就中国金融现状应该做好“农”字文章发些议论。  相似文献   

17.
王晓毅 《金融博览》2014,(12):22-23
在中国,学界和决策层谁也不会否认农村问题的重要,农民构成了中国人口大多数,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的面积远远大于城市,而且农民在中国历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中国是一个进入农业社会比较早,而进入工业社会又比较晚的国家。在古典文献中,所谓“三农”对国家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农民提供了国家所需要的赋税和徭役,构成了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在一个农耕社会中,农民成为社会的主体。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状况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呈多元发展态势,按照多层次、大体系、分类解决和差异化的建制原则,未来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以家庭养老为持久模式,以社会养老为发展模式,并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商业人寿保险和慈善事业等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建立农民社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困难救助制度以及农业生产保险(以下称农村社会保障),使农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基本一致(主要项目一致,标准不同)的社会保障,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抓手在于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积极有序转移.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劳动技能比较低下,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制度性因素制约劳动力的顺利流转等.研究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