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晔  黄晓虹 《财政研究》2022,(10):16-32
本文研究土地出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出让总量的增长刺激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后依然成立。但土地出让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和动态性,具体表现为,出让住宅用地在短期内抑制了居民消费,但廉租房与保障房的供地对消费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动态效应;工业及商服用地的出让对消费具有短期的正向刺激作用;其他用地与消费在短期内则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地方政府选择土地出让策略时应关注土地供应的动态影响,保持土地供应的长期稳定性,以此平滑居民消费预期,同时优化供地的结构,优先保障廉租房与保障房用地的供应,推进住宅租赁市场的改革,以此激发居民多层次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2.
新政策     
《云南金融》2009,(6):13-13
国土资源部调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为进一步发挥地价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中国国土资源部决定对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并于2009年5月14日下发了《关于就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以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际准》的70%执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具有积极的动态化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的结果上,本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能够缓解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中介效应,本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小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运作中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昌 《浙江金融》2002,(11):35-36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两个大转移"的新动向,即:国际制造产业向国内转移、国内制造产业又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市的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工业园区为"战略平台"、招商引资为"牛鼻子",将"工业立市"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工业投资招商不断升温,园区熟地供不应求,生地开发量迅速增多,信贷需求转旺,出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与金融出现了互动与互促的良好局面.但运行中也存在土地出让价格倒挂较严重、商住用地供求平衡压力大、园区间竞争无序、部分企业投机"圈地"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差距、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基于区域差异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区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效应。利用我国1997~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则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作用不显著。对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租则需加以引导,借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赵峰 《西安金融》2014,(9):25-29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数据和分地区、分行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但不同工业行业的表现各异,竞争性行业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旨在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土地供给偏移政策可能存在扭曲债券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意外之失。本文基于2001—2017年债券和土地出让市场的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土地出让对债券市场金融资源的干预程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欠发达地区土地出让面积每增长1%,债券市场金融深化程度平均降低0.14%。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债务“借新还旧”的现象超过发达地区,但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土地供给偏移政策间接抑制了欠发达地区债券市场价格机制的发挥,使得欠发达地区更加依赖土地抵押的举债投资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实证结果,笔者建议作为掌握建设用地分配指标的中央政府应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全国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中央政府有必要使紧缺的土地资源与地区经济总量、人口发展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使用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由空间溢出效应可知,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相互作用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中介效应可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大于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所产生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自变量,以经济增长为因变量,同时引入投资和劳动力为控制变量,运用1990—2012年我国西部九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投资和劳动力也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布局的优化是实现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前提。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导致了产业空间布局的分散化,即生产地理集中度下降。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间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由地方政府债务驱动的产业布局分散化会带来产能过剩加剧的后果。以上结果表明,应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遏制地区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发挥地方政府债务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M2供给增幅远高于CPI上涨幅度,这一现象被学界称为“货币失踪之谜”。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新凯恩斯货币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当外部需求下降后,央行降低利率以提振经济,房地产部门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扩张。由于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其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利率下降后,住房需求相对普通消费品需求上升更多。因为存在土地市场分割,商住用地供给弹性较小,住房需求上升导致商住用地价格上升较多,地价上涨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融资能力,房地产部门进一步扩张。普通消费品需求对利率反应小,需求较弱导致工业用地价格上升幅度较小,非房地产部门抵押融资能力小幅提升。因此,非房地产部门产出和CPI只温和扩张。Ramsey最优货币政策模拟表明,只有实现了房地产部门与非房地产部门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曹莉 《新疆金融》2013,(8):134-141
<正>土地和信贷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划拨和出让是国有土地两种法定的交易方式,不同的土地交易方式与不同的产业经济发展相联系。土地对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是以土地出让金来实现的,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新疆土地出让收支状况,在此基础上,以生产函数为模型,利用新疆15个地区2007-2012年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三要素在不同的产业经济发展中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我国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保险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保险发展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与宏观调控对实体经济具有反向影响作用,但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了零售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本文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零售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其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零售业结构优化,加入空间因素后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零售业结构优化水平;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零售业结构优化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则呈现抑制作用。据此,本文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零售”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玲玲  陶英胜 《金卡工程》2009,13(2):171-171
近几年,国家针对开发区再次出台土地利用从紧政策,从中可以看到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用地的决心和力度.而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又决定了各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仍在依靠土地的不断投入和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工业用地.上海同样存在可供新增工业用地十分有限和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上海绝大多数的工业用地又都分布在开发区内,加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性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上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加强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椎动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并未将实际汇率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之一,但"罗德里克新论"的出现肯定了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文实证检验了实际汇率贬值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不同样本国家中的检验情况,发现经"巴萨效应"修正后得到的实际汇率每贬值10%,经济将增长0.93%。分组检验的结果显示:(1)"贬值促增长"这一结论对发达国家不适用,其实际汇率偏离通常短暂地存在于市场运行过程中,无法通过维持偏离影响经济增长;(2)"贬值促增长"这一结论在发展中国家中显著成立,原因可能是其倾向于实施外部导向型政策来维持被低估的实际汇率进而推动增长。另外,正向关系对于中低收入国家以及实际汇率被低估国家始终成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作为媒介变量来间接实现;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直接利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会弱化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0-2011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反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从面板数据模型的角度出发,建立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在长期内苏南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带来成本效应和乘数效应、财政效应、竞争结构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了土地价值和土地出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