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并购代表了当今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也反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进步加快的总体趋势.全球的并购浪潮也迅速席卷中国的企业界,对并购的理解和认识日显重要.文章主要从并购的一般动因、并购的财务动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问题 1.控制权比例 总体上看,外资在合作方式上目前倾向于采用控股或者独资的方式。 近年来新增的FDI在组织形式上表现出外商独资企业比例大幅增长的势头。1997年,采取外商独资企业形式的FDI约占其总量的35.8%;2001年为50.3%;2002年1月至9月则已达到59.0%。绝对数的变化情况参见图1。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外资企业通过并购这一重要的跨国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已经逐步开展起来,从05年到06年,外资屡屡并购国内上市公司,钢铁行业尤为明显。本文结合已经发生的外资并购案例,分析并购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外资并购对行业整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从1995年日本五十铃、伊藤忠株式会社收购北旅股份(600855)开始,外资并购这一事物正式进入国人的视野。其后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以及2001年我国加入WTO,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应该看到外资并购本身是一个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个新的背景下,分别站在外资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加以分析.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外资的并购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作用,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努力避免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外资和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程鹏 《中国经贸》2008,(24):139-140
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个新的背景下,分别站在外资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加以分析。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外资的并购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作用,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努力避免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外资和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华 《特区经济》2011,(1):253-254
国外资本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加速我国现有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公司内部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外资的引入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制。从法律角度来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是目前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经济处于上升期,是最具潜力的并购市场.跨国并购的动因概括起来,主要是国际环境变迁的推动和跨国公司自身利益的驱动.国际环境变迁,如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经济利益驱动,如跨国公司寻求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和整合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实证效应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倍增。本文拟以中国证券市场上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与趋势,管窥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经营业绩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85年~200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运用OLS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总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正向关,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负相关,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形成的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外商直接投资(FDI)引致经济增长的路径,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无论是遵循新古典还是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都暗含着FDI与国内资本存在互补关系,忽视了FDI对国内资本的挤出效应,即FDI的流入可能会降低国内资本形成规模和速度,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对FDI与国内资本形成进行分析发现:从总量上来看,外资并没有对国内资本产生挤出效应,而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绝对挤出效应并不存在,相对挤出效应确实存在,并且,外资也倾向于向相对挤出效应大的行业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即M-E=I-S,外汇缺口等于储蓄缺口,如果要两个缺口相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利用外资这种积极的方法来调节,外资作为一种外部资源,可以使国内储蓄缺口得到补充,维持适当的投资规律,同时,又通过进口必要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弥补外贸缺口,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吸引利用外资额急剧增长,中国已连续5年接受外来投资超过4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积极向中国进行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投资热点。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预计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外资引入高潮。其原因何在,与以往相比,本次外资引入高潮有何特点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16.
《首都经济》2006,(11):98-99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近日表示,外汇局将继续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引入其他渐进式的资本市场开放工具,鼓励更多的境内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85-2002年我国国内总投资、FDI和GDP数据,对FDI与我国国内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内FDI与我国国内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FDI对国内投资的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FDI引入对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内资与外资的互补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存差与外资输入额同时增长,即出现所谓“双溢出现象”的情况下,有关外资与内资之间关系的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中间外资对内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则认为外资与内资存在着互补性,提出了内资和外资的互补机制问题。通过对资本、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三者形成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解释了互补机制的具体内涵,并以实证分析说明通过实现内资与外资的互补,可以达到两者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东道国市场为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三个不同时期建立数量经济模型,推导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不同关系。模型充分显示:FDI进入东道国市场带来的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了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随着投资量的进一步增加,加速了本土企业的两极分化,即崛起和破产,本土企业的生产总量表现为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而大规模引资使得东道国市场逐渐被垄断,导致本土企业的萎缩,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成长产生了阻尼效应。本文得出引资边界的不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这一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引资边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