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油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油气对外依存度一直居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受油气产量快速增长、需求平稳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开始下降。作为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油气供需结构的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仅影响自身的能源结构,也必然会产生全球层面的"溢出"效应,世界油气供需格局会因此受到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制定和调整能源战略规划的关键时刻,在一些重要指标设计论证时需注意美国油气产业变化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雷越  陈建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4):8-11,110
近期,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油价高企,石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强调要提高美国能源的独立性。文章从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提高能效、发展替代清洁能源和多元化交通四个方面,概括了奥巴马上台以来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方面出台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复杂,中东北非等地区政局持续动荡,特别是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相持不下,南北苏丹冲突加剧、不断升级,使得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国际石油市场存在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国际油气价格大幅攀升,持续高位宽幅震荡。在能源问题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叠加交织更为突出的今天,我国油气行业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2012年更将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国外天然气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天然气及其市场特别是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基本特点、世界天然气的发展阶段与国外天然气利用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认为,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向低碳化演变,最终向无碳化发展,到21世纪40年代,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超过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取决于资源保障、运输能力、价格、用户(消费)以及政策法规5大要素。天然气的利用与本地区的经济、技术、居民收入和环保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我国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金枫 《中国石化》2013,(11):70-71
水力压裂法用于开发页岩油将提高美国页岩油产量,不仅助力美国石油工业复兴,还将进一步改变世界油气生产重心。最近,水力压裂法已经改变了美国能源的前景.该技术在页岩气生产中的成功,正在被复制用于从页岩地层来生产页岩油. 新技术助力页岩油开发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并且到2030年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页岩沉积地的水力压裂与天然气生产密切关联,但天然气和原油大的价格差,已驱使油气行业生产商应用水平钻井、水力压裂和其他现代提取技术开发页岩油,即残留于低渗透地质构造,如页岩沉积地中所含的原油.  相似文献   

6.
美国页岩气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是一场“页岩气革命”,页岩气从此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必将对天然气时代的到来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传统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美国页岩气的发展不但给美国天然气市场带来了变革,而且将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态势,会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进而影响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侯明扬 《中国石化》2013,(12):31-33
页岩油气的革命使美国在"能源自立"的路上大步向前,并正在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贸易格局,引发地缘政治版图的重组。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加大对页岩油气资源的投资力度,并于本世纪初逐步实现了页岩气开采的商业化、规模化。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约9.38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其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40%;页岩油产量约7.3亿桶,接近国内原油产量的1/6。美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页岩油气的大发展正在快速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面貌。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五大天然气生产国,其主要的资源潜力来自于加拿大西部的油砂以及非常规气.美国能源独立是基于北美丰富油气资源基础上的能源战略,加拿大油气资源及其出口战略是影响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重要因素.未来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具备再消化100万吨/日加拿大油砂资源的能力,剩余的加西部油砂资源将流向亚太市场以及加东部市场.目前加拿大原油外输管线建设正是按照首先美国、其次亚太、最后加拿大东部的顺序推进的.随着美国天然气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加拿大天然气对美国的净出口将逐渐减少,未来在两国天然气互供的同时,加拿大将出口的重心转移到以LNG的形式出口亚太市场.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短期内不会对加拿大的原油生产和出口战略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会推迟加拿大西部LNG出口设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美国孵化器发展经验及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孵化器目标主要是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多元化和研究的商品化,同时实现技术的转移和地方经济的振兴,并使企业孵化器自身获得盈利.这一使命包括就业机会的创造,经济的转向与扩大税收的基础.对美国孵化器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美国孵化器发展及运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孵化器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一驰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19-20,26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就能源市场而言,全球能源消费中心和经济实力正从西方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转移,中国的石油公司正逐渐崛起并在全球能源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德勤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组和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亚太自然资源行业论坛及媒体见面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讯     
《中国石化》2013,(7):6
美国石油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由于近两年页岩油等非传统石油产业的飞速发展,今年5月美国石油日产量高达730万桶,首次超过其日进口量726万桶。美国正在逐步削减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度剑桥能源周以“转折点”为主题,概括了当前低油价背景下的全球油气供需新格局、新平衡和“新周期”.将全球油气市场面临的形势概括为八大转折:1)美国禁止油气出口的政策出现松动;2)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国际油价反弹失去重要引擎;3)迎接天然气时代;4)OPEC的策略由限产保价转向更关注市场份额;5)国际石油公司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6)墨西哥油气产业政策由封闭转向开放;7)美俄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俄罗斯油气东向出口加快;8)美国对伊朗政策开始转向,伊朗有望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博弈,欧亚地缘政治以及全球能源版图发生巨大变化.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博弈反应,对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能源合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应对西线攻势,俄罗斯一方面加快了“向东看”的战略步伐,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但应清醒认识俄罗斯不会把所有希望和利益集中在某一国家,其“向东看”不意味着“向中看”.另一方面俄罗斯凭借传统政治及地缘优势,悄然渗透中亚各国能源、金融、机械制造、军工等行业,加强对中亚五国经济的影响,以抵御欧洲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欧俄瞄准中亚,激烈博弈,挤压了中国战略空间.但中亚国家对俄离心力加强,坚定地奉行多元平衡的外交与能源合作战略,中国必将成为其合作战略的重要一极.中国应重新认识中亚—俄罗斯战略地位,加大资源投入;统筹考虑中亚与中俄能源战略,兼顾亚太消费区;密切关注中亚—俄罗斯政治局势,广交朋友.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世界天然气发展历程,分析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阶段、利用方向、快速发展时期的驱动因素.典型国家天然气市场发展基本都经历了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其中快速发展期一般为30年左右;在利用方向上,通常快速发展初期靠工业和城市燃气带动,后期靠发电提升;积极的政策、丰富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价格是天然气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将持续到2035年;天然气利用增量主要来自城市燃气城镇居民采暖和工业燃料的“煤改气”以及天然气发电.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107-109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的"静悄悄革命",不仅改变了美国国内能源结构,也在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格局。在页岩气从研发到大规模生产的20多年里,美国的能源监管框架与政策是如何支持页岩气发展的?美国的监管经验对中国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有何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确立了通过并购等手段扩大资产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升资源基础量、确保油气产量稳步增长,优先发展天然气业务、加快上下游业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布局海外市场,提升公司国际地位.不包括TNK-BP,公司计划2020年油气产量达到1.86亿吨,其中天然气产量达到450亿~550亿立方米.俄油实现其发展目标存在巨大挑战:1)尚未与亚太市场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在油气供应方式、价格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仍需协商;2)存在巨额的资金缺口;3)缺乏在深海、极地以及冻土等地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