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贵 《理财》2004,(12):11-1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农的力度.支农支出在整个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占较大比重,且逐年增加。2003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是1200亿元.21304年将达到1500亿元:各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也比较大,绝对数也不小。在“少取”方面,中央决定要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最终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2.
1.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我国财政在这方面的支出严重不足,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很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今后,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近几年,海东地区财政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金融业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的主线,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和信贷资金对“三农”的导向作用,.使海东地区的农村基本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业科技进步等农村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此,笔者对海东地区财政、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李鑫  张爽 《财政监督》2007,(2):33-34
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科技投入等。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将继续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比重比2006年有所提高。然而,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尤其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改革深化,我国各级财政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公共财政功能的不断强化。为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区域以助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有一系列重要举措陆续出台: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民种粮“直补”并发展到与农机、种籽的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等等,都是意在促进全面小康进程和解决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三农”难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凸显,而农村社保问题的背景,又联系着城镇社保体系和整体社保制度建设的进展。90年代后,通过财政支出增量的结构调整,财政重点支持了环境保护、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是整个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政策的重要保证。深化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规范、安全、有效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九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通过增加农业投入,调整支农资金支出方向,优化支农资金的投入结构,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市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王克光  李超 《财政监督》2006,(11):38-38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专项支出行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近年来,娄底市财政局加大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发现,政府临时事项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专项支出没有按批复的预算方案执行,绝大多数超预算开支,有的甚至超出预算达30%,预算方案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影响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第二,挤占专项资金,“搭车”支出现象存在。专项资金成为部门的“唐僧肉”,大家想方设法来“割”,巧立项名目将不属于专项支出的支出一古脑往里装,造成专项资金超支。接待费用、各种补助有的占专项支出的比例高达40%,严重影响了专项事业的开展。第三,会计基础工作差,没有严格执行专项、专账、专用的规定。有的单位财会人员无证上岗,有的没有按会计制度设立完整的会计账户,只记简单的流水账,会计管理混乱。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解近三年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笔者近日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及涉农部门在资金的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创新财政支农资金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凤阳县在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不断提高资金投入效能,大力实施"稳农固本"等战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得以推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我市的财政支农工作,将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将财政支农支出的着力点放在调整和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农,抓好规模化开发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努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财政监督,规范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必然会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安徽省合肥市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实践,针对合肥市支农支出存在的问题,理清和明确财政支农思路,找出确保支农支出持续增加、促进支农支出结构调整和绩效逐步增高的措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下拨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支农。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笔者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被挤占、挪用,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投入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近些年,国家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先后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发展基金”、“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等一大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或基金)。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薄弱性。要想实现农业稳定发展,政府需积极加大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扶持力度。文章首先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的价值,随后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分析了赤峰市的农业产值、农业投入和农业生产总值。之后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就财政支农支出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值、农业投入、农业生产总值持续增加;赤峰市农业经济各变量与财政支农支出间存在协整关系,赤峰市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值影响显著。文章最后探讨了赤峰市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的战略意图凸显,突出表现在财政农业支出规模逐年递增。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达10408.6亿元,创历史新高。然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却长期为各界所诟病,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介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宣传、贯彻和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中,我们对郴州市农村财会人员的有关情况作了广泛调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收集省级财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支出等数据,对财政数字化转型进行较为科学的衡量,并实证研究财政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财政数字化转型可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提高财政透明度和促进财政盈余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人大监督弱和财政压力大的地区,财政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财政数字化转型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效应、作用机理和情境差异,可以为如何更好推动财政数字化转型、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支出安排的重点是保证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需要,保证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保证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财政安排的亏损补贴、税收先征反返、直接用于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某些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等,都要逐步缩减,集中资金保证公共支出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