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企业纷纷患了“知识饥渴症”,掀起了学习培训的高潮;表面上看.这种高潮一浪高过一;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企业家对培讪效果的疑惑和迷茫.也与日俱增。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繁荣下隐藏着的浮躁的泡沫.不无担忧地惊呼“培训的春天将要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人本管理专家离贤峰博士率先推出了“知识零衰减”培训工程.异乎寻常地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给目前的培训市场增加了一抹特别的亮色。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全员战略思想",对组织员工进行战略性培训 战略性培训,是指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关联,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种"高杠杆培训"(High-leverage Training).这种培训要求员工树立整体观念,了解企业整个工作系统的总体运作原理和内在有机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期望员工能够获得"持续学习"(Continuous Learning)能力,不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自觉地、积极能动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并能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共通信息,精诚合作,最大化地实现组织绩效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是具有18万员工的特大型国企,自2002年起在企业内全面开展了"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3年来,已有6.7万员工参加培训并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占被列入培训范围员工总数(13万)的50%以上.该企业已连续3年被中国质量协会、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联合授予"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全国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4.
企业如何对待"打天下"的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天下"的员工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否有效地激励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当前许多企业经营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本文首先分析了"打天下"员工的具体特点,然后从企业文化、薪资系统等角度提出了对待"打天下"的员工的一些思路,包括培训、非工作时间工资、福利待遇、股权激励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这种经济与文化互动消长的关系,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展望跨入新世纪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将会出现对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6.
近一个时期以来,"集体跳槽"和"集体辞职"等词语频频出现于各大媒体.作为企业方从自身危害性角度考虑,则干脆称之为"集体叛逃",以彰显其可能或者已经为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现实中,这种"集体叛逃"事件也确实在一桩桩地上演着.  相似文献   

7.
很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最大的成本是使用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但在企业培训实践中,无论是内训还是外训,总感觉收效甚微.要么是热血沸腾之后却发现难以付诸实施,要么似是而非地听完也就过去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就在"填鸭式"教育的本身,它只注重了"教",也就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对培训而言,从"教"到"学"只是相当于走了一半的路程,知识与实践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培训的真谛应该是"教、学、用"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在三者的互动中,最终落脚在"应用"上.  相似文献   

8.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求靠培训解决或者缓解自己人才紧缺的现状,可是就在这饥不择食的培训过程中,一些企业走了弯路,钱没少花,培训效果却不佳。于是,如何让培训切实有效便成了许多企业的新探索。而由请"医生"到请"教练",便是许多企业探索出的培训新路。  相似文献   

9.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  相似文献   

10.
苏永华 《人力资源》2017,(10):67-69
如今,大数据被互联网公司炒作成了非常时尚的概念,人力资源界也到了言必称大数据的地步,似乎只要贴上"大数据"三个字,瞬间就高大上了.但是,你真的理解什么是大数据管理么? 误区一:数据量越大越好 一提到大数据,许多人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数据的大小,认为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很大的数据,只有海量的数据才能准确揭示事物分布规律.其实,这种认识非常片面,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统计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现状来看,培训时间通常在1-8周,课程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团队合作和沟通等课程,培训形式采取了以讲授类课程为主,结合活动类课程的授课形式.这样的新员工培训只是从了解企业和认知自我的角度解决了新员工的短期入职培训问题,而缺少从认知所在部门和胜任岗位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思考,没有把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一个胜任岗位的整体过程,不利于新员工从陌生人到社会化人的顺利转变.本文从新员工的成长阶段出发,以A炼化企业为例,将新员工培训思路概括为"一年培训周期、三个培训阶段",即培训周期是1年,初识期、磨合期和转变期三个培训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春节至今,"民工荒"高潮席卷珠三角地区,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技工荒"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从社会观念、企业用人选择、政府教育体制、民工自身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对该地区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从企业、政府、民工自身、校企联合等方面提出解决"技工荒"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什么能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相对长久的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企业这种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培训。可以说,踏踏实实地将员工培训做到极致,是许多世界著名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何谓“做到极致”?给大家举个例子:新员工进入惠普公司,一般要经历与培训密切相关的四个成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指导每个农户分散经营用经济的办法组织起来,让两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由于企业发挥"龙头"牵动作用,许多农户集中生产同类农产品,又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大生产.这种经营方式,大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合作经济,需要"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推进,尤其是企业与农户之间应该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5.
9月8日,山东省暨济南市"金蓝领"培训项目举行开班仪式。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刘宝合出席并讲话。 今年5月,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共同推出组织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采取企业、院校结合,政府补贴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训项目试点范围为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  相似文献   

16.
我在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的时候,已经过了40岁.有人问我,这么大岁数为什么还要参加会计领军人才的培训?我从来不认可所谓"人过四十不学艺",会计行业是我国知识更新最快、面临挑战最多的行业之一,对于一个会计人来说,稍微懈怠就意味着落伍.选择参加领军人才培训,是因为我这个高校"老会计"天天在遇到新问题,一般的书本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需要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元旦前夕,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一个大教室里座无虚席,全体教师正在参加旨在帮助企业领导人员改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走向市场的"工商管理培训案例教学研讨会".会议由副院长李凯林博士主持,院长方富楼亲自参加并做动员.会议认为,如果把传统的知识教学比作给学生一条鱼,那么只能供一餐之需;而案例教学则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本领,将终生受益无穷.许多教师通过现身说法,畅谈了他们开展案例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最近收到一封企业主管的来信,提到一个现在许多国营企业都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企业培训引向深入? 这位主管谈到,近4~5年来,企业中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广大干部员工也基本都养成了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习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也系统学了不少东西,可总觉得学的内容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大家在日常企业经营中执行的能力.在学习时也能发表和联系自身工作,而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融会贯通,尤其是无法创造性地去应用学过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去达成绩效.于是,开始质疑学习培训的效果.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组织学习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要突破它不能简单地依靠外脑,惟有在外脑正确地帮助下,透过自身机制的创新才能摸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陷入"质量门"的"惠普",相对于它在全球广泛的品牌声誉,其前期危机处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然而,高潮并未结束,惠普公司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袁明在中央电视台某晚会上的表演,则让"惠普"陷入了一种荒唐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浅谈知识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和转化.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主流话题.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知识创新能力,成了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从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创新问题愈来愈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依靠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所达成的共识.而知识经济时代下合作竞争的趋势促使"产学研"合作成为知识创新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