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陈先毅宁越敏大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区,地处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的过渡地带,其城市化过程既受大城市职能扩散的辐射,是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又以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为基础,体现出城市化的初始特征,因而可通过对大城市郊...  相似文献   

2.
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薛德升陈文娟侯启章近些年来,“乡村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等词汇为我国学术界所广泛运用,但很少有学者对这些词汇加以概念的界定,有的文献甚至将以上词汇不加区别地混用。如“d...  相似文献   

3.
兼并是乡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山东荣城市乡村兼并经验总结□宋智信要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必须走农村和城镇联合兼并的路子,使农村的人口与城镇人口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乡村的城市化。乡村兼并,我们是这样做的“八五”规划初期,荣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乡村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由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就近转移和集聚,从而加速了乡村地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但这种乡村城市化道路更多的只是体现了城市化“量”的水平提高,却难以...  相似文献   

5.
从乡村工业化视角探究农民城市化的内在差异,对揭示中国城市化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与中西部地区的半城市化不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民被认为已趋于完全城市化,但东部不同区域间农民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苏南、浙江和珠三角是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这三个地区的现实经验,发现不同的乡村工业化路径直接影响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土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并表现在区域内的市场结构、集体土地的开发权配置结构以及城乡关系结构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结构性基础,直接影响农民嵌入市场的方式、集体土地保障水平和村庄社会结构,并最终影响不同区域农民的城市化选择,使三地分别呈现出发展型、需求型、保守型的城市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建设用地扩张三方面梳理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地区工业化发展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使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为复杂,城乡空间相互作用已超越传统城乡关系理论能解释的范围。另外,受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影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联系方向更为广阔和多元,生产要素在乡村地区不断发生重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向复杂、分化多元的方向变迁。同时,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水平差异也使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迁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探索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规律,提炼不同城市化水平及模式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区域差异,以及对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跟踪研究,对于拓展人们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慎提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城市研究》2000,(4):12-13,11
文章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城市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述,之后又分析了阻碍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两大难题,最后提出中国应慎提乡村城市化,而应走集约化、内涵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无论奔忙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感受最深的,都是城市化带给生活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城市化引发的各种思考,也是近年来出版界的热门题材。这其中,由樊纲等主编的《城市化发展——要素聚集与规划治理》一书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樊纲的观点总能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自打第一次听说“城镇化”这个词,对这个“大手笔”的构想,就一直忧心忡忡。城市在现代社会受宠,并不必然代表城市化就是所有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看,城市再俏也要乡村来映衬。没有乡村的城市,喧闹有余静谧不足,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未必提高。没了乡村,几千年积淀的乡村文化,能否延续真的难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本质是指要全体国民共同享受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素质等的转变,即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就业融合,文化融合,环境融合,社会保障融合,制度等的融合,以其最终达到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和共同富裕。本文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以及农民工面l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染严重、耕地浪费和公共产品不足等市场失灵等问题,以及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与当地人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提升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其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人类的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初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确实如此,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也是目前被城市化的速度最快的人群,这意味着每年有一批农民兄弟成为城市人,有一批乡村被城市化。但在这样快的被城市化过程中,我们的建筑和城市建设速度太快,很多事情未来得及细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区域城市化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所谓城市化,就是把农民化入城市的过程。由于制度设计、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历史沿袭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很大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农民城市化后彻底斩断了和乡村的联系,而中国农民进入城市之后,根脉仍与乡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步入一个十字路口。尽管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令人侧目,但在这股速度先于效率的旋风之后,中国的乡、镇、村等大小区划相继陷入似城非城这样一种不伦不类的窘境,而在这场逼陷并同化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中,以工业文明为首的势力对于农耕资源的蚕食正悄然歙张。  相似文献   

17.
瑞卿 《乡镇论坛》2014,(30):12-12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为了减轻压力,人们渴望回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调整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由此,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便蓬勃发展起来,各式各样的乡村旅馆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种种居住弊端,很多年轻人选择远离城市,回到乡村定居,回归自然生活,产生了新的农村生活需求,也给乡村的产业振兴带来了机遇。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如何长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化条件下,城市化的本质是乡村城市化,包括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一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逐步城市化。其中,还包括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功能和设施的完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城市化也开始了新的进程。随着工业化的开始,经济建设逐步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有了动力。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闫青  王静 《河北企业》2007,(4):25-26
<正>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扩展和乡村城市化的同时进行,使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断扩大。又因乡村因素的存在与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交互影响,使得“城中村”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