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制造”也成为耳熟能详的热名词,但是,有关“中国制造”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例如:  相似文献   

3.
生产方式     
在“中国制造”如何转向“中国创造”这场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一项最重要的环节却已被大家有意无意的忽略,这就是“制造”一词本身。中国制造企业几乎群体性地遗忘了它们当中的很多企业原本就是为制造而来的,也群体性地忽略了生产方式本身也应该是讨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失利的消息,从纺织品、打火机和鞋,到电池、DVD、路由器……总括起来大概以两种方式失利:先是反倾销,接着就是专利战。“中国制造”肥了,令世界瞩目,这是好事;但我记得鲁迅先生讲过:“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口猪或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坦率地说,“中国制造”现在就是那只肥大的绵羊,而屠夫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专利战”。反倾销针对的还只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专利战针对的却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也就是中国人对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木然。  相似文献   

5.
自11月23日起,一则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商业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为期6周,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并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我们则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在全球风头正劲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国内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些商业丑闻却凸显出某些“中国制造”的一大“软肋”问题——质量。无论是哪个本土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都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抹黑,而事实上,把控质量管理、制造质量上乘的精品将是“中国制造”保持荣耀的关键,因此,2011年,提升产品质量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有人津津乐道于现在的“制造大国”地位。其实,“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经营”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盛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金少策 《浙商》2009,(1):58-58
康迪汽车应该是“中国制造”的新势力样本,他目前的成功代表了“中国制造”转型的一种方向,尤其给中小仓业以很大启示:如何做行业内龙头企业不愿做、也做不好的事?  相似文献   

11.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只表明了“在中国制造”,而并不代表“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虽然仅是一字之差,却隐含了中国服装业从“低成本简单加工”到“高附加值品牌创造”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也已经成为了高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但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不断涌现。蓝色贸易壁垒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它的产生对中国这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核心的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将结合对蓝色贸易壁垒以及“中国制造”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蓝色贸易壁垒下“中国制造”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日本最大的财经媒体“日经BP社”发表长篇连载报道《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至今,业内关于“中国制造”、“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的话题众议纷纭。随着越来越多带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打入海外市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蜚声四起,一系列针对中国制造的进口障碍也纷至沓来,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如同两把利剑悬于头顶。  相似文献   

14.
曾经,欧盟对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全面禁止,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彻底封杀,美国对中国瓷器制品多次叫停。这一切皆因“绿色标准”。从英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BS7750”,到法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NFX30—200”,再到欧共体的“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环境管理、环境审核规划EEC1836/93”,“绿色标准”下无不刀枪遍野、戈戟林立。林林总总的“绿色标准”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绿色认证”。从美国的UL认证,加拿大的ECP认证;从法国的NF认证,再到欧盟的CE认证、FV认证,又无不验证着“得标准者得天下”的生存法则。也因此,“中国制造”风靡世界,“中国制造”更危机四伏。欧盟“环保双指令”的出台再次让“中国制造”陷入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 《中国品牌》:欢迎三位做客《中国品牌》议事厅参与“中国制造”话题的讨论。中国制造成为了眼下一大热门话题。可以说,“中国制造”是国家品牌战略的体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政府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反馈     
“二甘醇”牙膏的阴影尚挥之不去,“含铅”玩具事件又将“中国制造”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年以来,“中国制造”真是遭遇了一系列质量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一面是中国制造中的“爆炸式”发展,另一面是中国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或南亚等地。更让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窘迫的是,德国制造精湛的工艺仍无法撼动,美国制造的卷土重来、日本制造的逆袭,都会让中国制造处于焦灼的境地。中国制造的良性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9.
海尔反思录     
低成本、低价、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使得“中国制造”生态显露“天花板”效应,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规避中国制造“市场拉美化、技术殖民化、品牌边缘化”风险?如何实现向“中国创造”质的跨越?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军人物,张瑞敏在做何思何想?最近,张瑞敏与本刊专栏作家胡泳畅谈——海尔进行了6年的市场链变革实验、国际竞争力、品牌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真实焦虑”。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者的“徘徊反思录”。  相似文献   

20.
邢和平 《现代商业》2012,(29):49-50
自2000年开始的十年发展,“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国制造”内部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困局,正是转型期必然的乱象和必经的磨炼。“中国制造”还能继续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优势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