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建玲 《消费导刊》2013,(9):110-111
高校科研团队是当代高校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管理模式陈旧、组织结构僵化、团队目标异化、利益协调不畅等管理难题。破解上述管理难题,需要引入变革型领导理念,建立科研团队带头人体制:改革现有考评政策,建立“规律导向型”评价机制:实施柔性管理,增强科研团队管理弹性;鼓励知识共享,发展基于信任的团队文化。  相似文献   

2.
余鹏翼 《现代商业》2012,(33):181-182
高校建立创新型科研团队是通过团队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但若要团队的活动及其产出能够高绩效运行,对团队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认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是以团队目标为导向,注重从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考核阶段到反馈阶段全过程,对团队及其成员如何完成目标任务进行沟通和辅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团队的合理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在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调研数据为基础,从解析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运行效益、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团队评估方法。以期能够针对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与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师职业满意度、科研团队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职业满意度与科研团队建设正相关;科研团队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科研团队建设在教师职业满意度与高校科技创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为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应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供多种学习与提升机会,重视高校科研创新队伍构建,加大科研队伍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团队建设与团队配合方面,在知识异质性对科研团队研究创新绩效方面的影响研究甚少。研究表明,知识异质性与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绩效有很大关系。但对于这种关系,目前的研究尚无整体、一致性的结论。将知识异质性和科研创新团队绩效间集中在"团队冲突"上,也显得过于简单与笼统。因此,在知识异质性与团队绩效间引入一组比较完善的中介变量,从团队互动的心理学理论框架角度来对团队成员互动环节各类中介因素进行分析,健全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团队组织机制,将是提高其运行效率、实现更佳创新绩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即"高校团队建设能力秉持创新建设",是新形势下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绩效评价作为校园团队建设中核心中的核心部分,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的内涵。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即建立高校人性化基础上的资产评估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闵盈盈  赵世杰 《商》2013,(8Z):148-148
大学生科研团队目前在各大高校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科学团队完成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支团队是巨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意识、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的培养。本文就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形式、具体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研创新团队在科研创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和管理科研创新团队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创新和发展,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成为科研工作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提出对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即“高校团队建设能力秉持创新建设”,是新形势下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绩效评价作为校园团队建设中核心中的核心部分,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的内涵.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即建立高校人性化基础上的资产评估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成仁 《全球化》2022,(3):74-89
2006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此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均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基础科研不强、创新链条不畅、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人才不足、创新活力不够、标准规则滞后等瓶颈制约。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美国对我国战略遏制常态化,科技创新源头由外转内,技术竞争、产业链竞争、标准规则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须转变创新发展模式,补好基础科研短板,建立市场应用导向的研发促进机制,构建分层协作的企业创新主体格局,打造有效激励、思想活跃的科研环境,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白友文 《浙商》2009,(7):53-54
科研投入占销售的百分比(以下简称R&D投入比重),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科研创新的意志强度。 30家创新型企业平均R&D投入比重为6.63% 从30家创新型企业2008年R&D投入比重数据来看,均在3%以上。最高的是宁波博威集团,2008年科研投入占销售额比重高达28%。  相似文献   

12.
刘遇 《江苏商论》2008,(6):138-139
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成为高校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举措,不少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结构松散、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高校管理者必须完善制度,积极引导团队成员摆脱各种消极影响,促进科研创新团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传授知识并不再是社会对大学的唯一要求,代之而来的是传授知识、科研、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高校这一职能的转变,要求高校的校办企业更好地为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教兴国的战略服务。目前,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企业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科研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次按企业创新的“创新动力→创新条件→创新内容→创新成效→创新特续”的逻辑顺序,采用步步稚进的方式分析了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以及由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系统。通过上述理论上的全面分析和逻辑上的严密推理,提出了持续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本质特征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赵菊扬 《现代商业》2014,(14):158-159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打破既有管理模式所构建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之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型企业是以创新为己任和生命的企业,所以,创新型企业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许多特点。创新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是活跃科技市场的基本力量,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文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和源泉,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企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着创新价值观念贯彻"不彻底",人才创新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人才创新信息链条"不畅通"等问题.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完善、开放的创新文化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团队反思机制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运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对创新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心理学中的态度理论和管理学中沟通和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将态度理论引入管理中,主张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创新型管理。以求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已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要为核心,在高效运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构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物流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基础,为物流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活力,让企业通过鼓励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文章就物流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性以及物流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物流企业创新型文化建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石油科技工作的立足点是油田生产一线,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做支撑。在团队建设中,要树立起全员参与和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创新型理念指导石油科技工作团队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立足实际,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的整体素质;三是因地因时制宜,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共同推动中国石油事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