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株潭试验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外包是相对于制造外包而言的,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策上要着眼于改善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商业环境和降低服务外包提供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具体措施上要从思想认识、市场定位、工作机制、平台建设、人才体系、品牌等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2.
在现阶段发展高等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承担着造就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和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任务.这些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步伐,为经济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此,需要更新观念,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整体结构,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下半叶,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知识存量为标志的21世纪。新的价值体系必将围绕“知识”这一关键词而构建起来。加入WTO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这个时代不是拼体力,也不是拼资源,而是比知识、比智力。说到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3+2"高职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拓、创新职业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 2"高职教育即是一种突破传统办学思路和教育观念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它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促进"3 2"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各国政府都把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从构建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从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作为职业准备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应向什么方向努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已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应用性、操作型的要求,商学院在应用型学科专业中通过"两证"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形成特色,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组织中实现满足市场经济人才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黄盛 《全国商情》2011,(13):82-8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职业技术人才,人们开始关注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就何为高职教育、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及办学特色等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各国政府都把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从构建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从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给高取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承载着应有的历史使命。本文对高职教育、高职人才综合素质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此提出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不断增强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要求,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及“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等新要求和新思路。在人才的培养上,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所以,就毕业就业层次而言。专科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应是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生产、服务、技术、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所培养的人才只有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相适应,才会真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教学属于专科层次的教学,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的毕业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论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过程应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质为导向,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校园活动、职业素养等方面完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文章认为,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只有改革现行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科技发展、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德国在世界上拥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该文着重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到德国实习实训的经历,探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就我国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等提出一些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产学结合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不仅仅需要教学条件,还需要实操条件。要解决上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杨婉 《全国商情》2010,(4):90-9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则以培养建筑生产第一线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文从高职建筑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了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探讨了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对推进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已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它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在职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技术,且具有继续发展潜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主要体现在实施能力与综合素质两个方面。虽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核心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因为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重又被提上议程,改革重点正是素质教育。而校园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在新形势下的重新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与之对应的就是企业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难就业。也就有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出现,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很难的,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超前的思维。一、相关研究背景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较短,积累不足,导致大学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五方面的主要问题,即:教育目标、意识、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和与现有教学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面临“WTO”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加速了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过去的就业教育方式,必须走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办学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课程改革入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符合型人才。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保证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演变成为人才的竞争,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大势所趋。当前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文章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职业素养的理念和培养方式,探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点,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搭建职业素养培养平台、突出职业文化渗透、构建评价体系等方式,完善我国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