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在劳动权利的维护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即便劳动者的主张在实体上是正当的,也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即丧失胜诉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是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构成中断将直接导致时效之有无。  相似文献   

2.
1.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其进行了解读,称这次立法在及时、公正解决劳动争议,给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处理机制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一是对调解予以强化。二是延长了时效。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并且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特别是对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时效作了特别规定。在存在劳动关系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当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该在1年内提出申请仲裁。三是仲裁的期限缩短。四是规定了“一裁终局”的制度,使部分案件一裁就终局,不必再走完劳动争议处理的全部程序。五是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保证,  相似文献   

3.
马佳宁 《金卡工程》2009,13(11):114-114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三方机制,使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得以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缺陷,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在劳动仲裁中加强三方机制的建议,以完善三方机制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提高劳动仲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宝琴 《金卡工程》2009,13(2):54-55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针对劳动关系调整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性仲裁制度,其与我国的民商事仲裁制度有着诸多的差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施行之后,在我国原有体制之下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诸多弊端得到了改善,但是同时,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仍旧存在着诸多程序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正式恢复于1987年,其目标模式虽然从目前看似乎尚未确定,但对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已有明确规定,其核心内容是"先行调解,一裁两审"。当初设计现行体制的初衷是通过自愿的企业内调解程序和强制的劳动仲裁程序终结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诉讼程序监督劳动仲裁程序并最终终结少数疑难劳动争议案件,从而兼顾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但大量的案件实践表明,由于调解、仲裁与诉讼性质不同,法律程序不同,三者往往是不统一的。如何合理衔接这三个程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劳动争议久拖不决的局面。新法在赋予劳动仲裁机构更大权力的同时,劳动仲裁机构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迎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在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前端性作用的同时,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努力做到仲裁终结。”如何实现“仲裁终结”,是当前摆在各级人社部门调解仲裁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革除“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审理周期长等弊端,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其任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劳动争议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矛盾。劳动争议调解具有及时、便捷、经济、安全等特点,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非诉讼手段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亟需加快立法,推进制度创新,促其不断完善。一、劳动争议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近几年,在改制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08,(3):68-69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保障领域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霍田钧 《金卡工程》2010,14(3):180-180
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大大提升,全球商业过程中出现的跨国性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仲裁,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在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管辖权问题,直接影响到国际仲裁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是仲裁制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解决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管辖权的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案例李某自2006年1月1日起入职某公司工作,2013年3月31日因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公司未安排年休假,李某实际也未休年休假。李某2013年11月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未休年休假工资待遇。用人单位认为,单位虽然未安排职工年休,但因年休假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的休息休假争议,年休假待遇属于福利待遇,应受1年仲裁时效的限制。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年休假通常不跨年度安排。故李某  相似文献   

12.
新疆奎屯市人社局针对简单明了、双方争议不大且均有意协商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方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快立、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仲裁与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渠道,但缺点也很明显时间长、程序复杂,劳动者可能赢了官司,却“赔”了钱。调解,尤其是行政调解.可以更迅速地化解劳动争议,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有望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4.
颜苗丽 《金卡工程》2010,14(3):108-108
非洲商法统一组织(OHADA)在非洲商法统一立法进程中已取得了卓越成就。双轨仲裁制度体系即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0HADA仲裁制度包括两套体系,即根据Ⅸ仲裁统一法》进行的仲裁和在司法与仲裁共同法院内进行的仲裁,已经成为该地区解决商事争议最主要的机制。通过OHADA仲裁制度的研究,并且总结和抽象出其中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了解研究OHADA仲裁法律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仲裁制度的修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规范兼职劳动仲裁员管理,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加强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林小艳  林林 《金卡工程》2010,14(1):86-86
合并仲裁是仲裁制度中多方当事人解决争议的途径之一,该制度可分为协议合并仲裁和强制合并仲裁,学界上对于后者的争议较大,本文将从仲裁的价值取向对合并仲裁进行分析,包括:意思自治原则,公正效率原则,得出的结论是协议合并仲裁应提倡,强制合并仲裁则应谨慎推行。  相似文献   

17.
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税务研究》2013,(8):63-67
税收争议问题的解决历来是国际税收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是联合国,都通过在范本中引入仲裁制度来完善传统协商制度的不足,其制度技术结构与法理基础各有侧重。本文从法律技术和法理两个角度对新引入的税收仲裁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据此提出了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对中国国际税收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我国司法对仲裁司法审查的基本模式而言,它对于促进仲裁事业的发展,发挥仲裁在解决民事争议过程中的作用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一些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立法上的不尽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仲裁工作的开展,妨碍了仲裁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仲裁审查制度现状的观察,分析归纳我国现行仲裁审查制度双轨制的缺陷,从而对我国仲裁的司法审查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报告的一部分,总结了工信部、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质监总局等有关部委保护消费者的制度框架和投诉处理体系,这些做法和经验对金融领域的消费者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仲裁:“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专业化的仲裁员队伍是确保新法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和仲裁员的资格条件作了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对实体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与定位、仲裁员队伍专业化的相关内容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