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与之相对应,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重点则主要体现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支农资金的整合和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必须从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条件,反映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要,尊重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着眼长远,又围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重点,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的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农村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有很多,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二个历史性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说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跳出农业发展农村、跳出农村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民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而目前又能做的实事做起,认真谋划和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既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标和归宿出发,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保障机制;又要从实际出发,选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农民收入在短期内就能取得“吹糠见米”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靠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善、素质技能的提高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指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社会发展主体缺位的弊病,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是促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推行村民民主选举村委会二十几年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理绩效,原因之一是政治民主缺少社会自治的基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民选举存在的问题、农民"主体"性缺失问题、农村公共事务无人管理问题、农民不能作为平等权利主体参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行政成本畸高和"交易成本"问题等都凸显出重建农民组织的重要。因此,中国农村最需要的应该是在村庄一级发展农民组织,实行有效的自治。  相似文献   

9.
在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村经济若要发展,必须依赖于农村金融运行状况的好转.因此,加快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的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实证分析表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的金融发展,而农村金融发展却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怎样让两者更好协调,是目前解决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二十字方针的提出.义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目标,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政府、集体和个人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东阳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财政增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样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市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短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豪  王硕 《浙江金融》2008,(3):48-4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民"一次重灾,即刻致贫"的现状,稳定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也能够使农业发展摆脱"一年受灾,三年难翻身"的局面,稳定农业再生产能力;同时,农业保险也是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政策实惠,农民受益,农业农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从解决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入手,  相似文献   

16.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现今城市居民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和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乡风明、村容村貌和管理方式的争面进步,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投入、宽裕农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为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力索质低,后续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王华 《会计师》2009,(5):92-93
<正>党的十七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保障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央强调的诸项措施中,始终坚持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这一重要原则。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