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200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MG面板误差修正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与分项消费的示范效应进行了细致的计量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1)农村总消费受到的来自城市的示范效应相当显著,在分项消费上示范效应存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其次是医疗保健支出、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而食品支出以及衣着支出的城乡联动机制并不明显,居住支出的相关性甚至为负,并且在长短期效应上存在差异;(2)城乡收入差距对总消费水平的示范效应起反向作用,但是对食品、交通通讯支出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并没有停止持续上升的势头,利息税政策基本上无效。其原因是利息税对储蓄的收入效应为正,替代效应为负,且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这样,征税后对消费和储蓄的总效应为消费减少而储蓄增加。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改善居民对未来收支的预期,并且应加快建设完善高效的资本市场的步伐,引导一部分储蓄存款进入证券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3.
消费税是一个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税种,消费税的政策调整不仅对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和公平收入分配都具有重要作用,是科学发展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税收效应分析利息所得税作用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是税收替代效应的具体运用;个人对现期消费与将来消费的偏好是决定个人储蓄的主要因素;现期消费与将来消费的差异要求储户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从而为税收的调控(替代效应)提供了运作空间;由于收入效应的存在,利息所得税的宏观调控作用便打了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减少储蓄、刺激消费、扩大投资作用的发挥;增强利息所得税的作用,应该从增强替代效应和弱化收入效应两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国内消费需求过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现有研究往往将消费需求过低的原因归结为消费能力不足.将递归效用函数引入Lucas原始模型,并以此拓展模型为依据,使用转型期中国城镇七等分收入组居民消费数据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增长的差异化福利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收入水平高低,消费增速加快对消费者经济福利的提升效果显著;第二,消费增速加快的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同质性偏好假定下,收入等级越高,消费增速加快的福利效应越小;考虑消费群体偏好异质性后,促进消费增长对富人经济福利的提升效果更明显.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仅要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也要关注高收入群体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力也大幅度提高。单纯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汽车早就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了,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却相对迟缓,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汽车工业政策、汽车消费的附加成本、汽车金融服务等软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我国汽车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位置消费行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建构我省居民的位置消费函数并加以检验从而得出,我省城镇居民在改革开放后具有较强的位置消费行为,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这种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强。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应从名、利两方面全面认识人的经济本质;其次要创造理性的“消费示范”;最后要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费倾向的大幅下降为标志,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近十几年来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基于对中国经济转轨特殊现实的分析,得出了解释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支出的不确定性假说。抽样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9.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根据1994--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5.0计量软件构建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消费模型,得出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也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以及他们的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关系之间表现各异,农村居民有着更为强烈的交通通讯消费需求,也发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在解释我国居民交通通讯消费这单一项目中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围绕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化的命题,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发展比较和中外比较,可以看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首要前提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居民的个人财产,侧重点在于增加居民的动产性财产收入,根本途径是把居民的收入剩余转化为个人财产并为居民的财产再投入开拓广泛渠道。  相似文献   

11.
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体内容,实现汽车和谐消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阐述汽车和谐消费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和谐化的经济学依据主要有四点:利用效用理论改变消费心理;利用弹性理论改善消费行为;利用均衡理论改进消费结构;利用外部性理论改良消费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依据相对收入假说理论,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联动效应,分别研究相对收入假说构架下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基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这两种效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居民的旅游消费与国民收入关系对于一个经济区域制订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宣传促销策略及旅游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得出我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国民收入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同时得出,我国居民能够从事国内旅游和快速增加国内旅游需求的临界点分别为1000元和2000元。最后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结论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工资性收入虽然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快,对农民收入贡献较为突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不高,但对农民消费影响显著。从不同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对促进农民消费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与工资性收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关性较高。因此,通过农民消费支出与其工资性收入的实证关系说明,适度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能够有效启动农村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弱。国内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解释,但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考察消费函数理论,建立模型,从收入差距、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升级的演进过程中去分析消费趋弱,得出消费支出具有规律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为认识我国消费趋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制定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经济相对过剩,需求不足的新格局,要引导群众更新消费意识,扩大消费需求,一并实施鼓励即期消费和信用消费的政策,以缓解目前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9.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全国31个省市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较合理。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是扩大消费,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摆脱危机的适时选择。要扩大消费,就必须分析决定和影响消费的诸多因素。其他条件或因素一定,扩大消费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这就必须进行分配关系调整。此外,还要考虑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合理安排好消费。如果这些因素及相关的问题解决或处理不好,增加收入给扩大消费带来的预期效应也不能实现或被冲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