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信用生态角度探讨商业银行信贷评级体系,介绍了信用生态的概念,从信用生态环境、企业贷款申请、企业信用生命力等三个方面,探索建立五个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对各有关评级计量模型进行评价,推荐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信用评级中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3.
桑凌 《时代金融》2012,(23):70-7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信用评级的本质在于通过调查分析评级对象未来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整个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运是形成高质量评级报告的关键信用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决定评级结果的权威性。本文首先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借款企业的特点,分析信用评级的各种方法,尤其是因素分析法;最后,根据因素分析法,辅之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模型来设计指标体系,试图构建了借款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桑凌 《云南金融》2012,(8Z):70-7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信用评级的本质在于通过调查分析评级对象未来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整个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运是形成高质量评级报告的关键信用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决定评级结果的权威性。本文首先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借款企业的特点,分析信用评级的各种方法,尤其是因素分析法;最后,根据因素分析法,辅之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模型来设计指标体系,试图构建了借款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史福厚 《征信》2016,(9):11-16
信用评级在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监管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在政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也得到了应用,但存在应用范围较窄、评级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等不足.应根据信用评级的需要科学设计评级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应用中的法规制度,鼓励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强信用评级监管,以促进信用评级在市场分类监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莺 《上海金融》2005,(8):62-63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评级原则的分析对比,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著名评级公司评级方法原则,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评级指标体系,加强信用评级结果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美国的评级机构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评级业务.我国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有公信力的民族信用评...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获取信贷资金方面却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成了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构建小微企业特有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于降低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帮助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七个方面共19项评价指标为小微企业构建了一套科学、简明、实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河南省X市的小微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的保险资信评级体系对完善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增进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改进保险监管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依据我国保险行业特点和保险公司信用特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一套保险公司资信评级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家样本保险公司资信状况进行应用分析,最后就如何建立健全我国保险公司资信评级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丽敏  李宇翔  唐剑 《征信》2021,39(3):47-51
自2017年起,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始加速对外开放,我国信用评级市场间机构竞争格局必将产生新变化,信用评级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在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重点关注监管法治建设层级不足、金融安全风险、利益冲突等问题.因此,应加快各地《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信用评...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问题和建立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盛  陈言 《新金融》2017,(6):36-42
现行的信用评级发行人付费模式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其客观性、独立性和评级水平饱受市场质疑。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评级市场声誉机制还未形成,评级机构之间过度竞争,这些因素加重了发行人付费模式导致的评级虚高、信用评级质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考察了2014年至2016年的公司债发债样本,构建量化指标对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实证表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分布过于集中,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评级分布形态更为合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同一信用评级发债主体的实际信用状况差别很大,表明评级的区分能力不够;在信用评级为AA的情况下,两种付费模式下的差别最大。为此,我们对未来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霞 《征信》2017,35(3)
目前,我国P2P网贷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平台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定性专家打分方法,构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并对我国60家P2P平台进行信用评级.研究表明:构建的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对网贷平台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为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梁晓佩 《云南金融》2011,(3X):14-14
未来信用经济要求增强评级模型的预测能力,非财务指标的科学引入成为必然要求。本文研究汇总了目前国内外非财务指标引入评级模型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测评法,并分析了非财务指标引入信用评级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加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健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是企业债券的主要风险之一,降低信用风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来揭示每一只债券发行时及发行后的风险程度.因此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有利于充分揭示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积极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现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创新性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未来信用经济要求增强评级模型的预测能力,非财务指标的科学引入成为必然要求。本文研究汇总了目前国内外非财务指标引入评级模型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测评法,并分析了非财务指标引入信用评级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加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健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北溟 《金融论坛》2004,9(4):16-2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信用评级业受法律层级低、监管措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综合分析法,选取企业基本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和前景分析与预测等六项评级要素,尝试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框架,并对评级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