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城里的孩子对农村和农业知识了解甚少,而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想让孩子补上这一课,孩子们也越来越想体验一下“放牧南山下”的农村生活。河南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这难、那难.难可多矣!其中“看病难”大概属于“十分难”,不说穷乡僻壤的农村缺医少药,就说在诸多方便的大城市,“看病难”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大局”考虑,谁都应该心平气和,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就医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岁的事。这是发展中的困难呀。  相似文献   

3.
黄纯华 《魅力中国》2014,(16):18-18
农民工,就是一群,从农村带着各种希冀与最简单的行囊,踏进所谓的具有包容性和实现梦想可能性的大城市这片土地,去追求和寻找的人。“农民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它也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基本上的劳动力工厂都是农民工,他们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4.
仁贵 《东北之窗》2010,(21):14-15
当200米的路,你开车要花半个小时;当孩子上个幼儿园还要支起帐篷,挤着报名;当“安居乐业”中的“安居”在大城市成为一个要用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当你在城市里已经很难再看到满天的繁星……  相似文献   

5.
城石 《中国西部》2012,(18):59-63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家乡在西部乡镇,父母则在东部沿海大城市打工。对他们而言,暑假正是他们“流动”进城看父母的好时节。从乡村前往城市的旅途。伴随着少年的一丝不安,也伴随着对大城市的新奇和向往。这样的旅途在幼小的心灵之中播下了一颗颗种子。种子里藏着明天的希望。当城市的风扑面而来,同样扑面而来的。还有一个少年即将起航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李松涛 《东北之窗》2010,(21):10-11
“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相似文献   

7.
本在对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区划调整后的格局进行研究、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划调整与城市功能发挥的关系,认为通过区划调整,更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区划调整,不仅是合肥市建设现代化的大城市自身的需要,也是安徽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推进“三改一拆”,能有效突破当前瑞安城市发展困境。对于瑞安而言,向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是既定目标。但目前瑞安尚难以完全达到大城市的要求,关键存在三大问题,即城市“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管理失当”。城市结构失衡,过去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造成半城市化现象突出;城市功能失调,主要是城市部分功能缺失或是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城市管理失当,主要表现在城市违法用地、违章建筑量大面广。必须通过“三改一拆”这一手段,打开新型城市化的突破口,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国农民将通过两条途径成为市民。进入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以产业工人的身份在城市安家落户;更大量的农民则在自然村落逐步向城镇聚合或转变的过程中,以农村各类企业职工的身份在家乡过上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大社区是农村城市化的一条新途径,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它具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是农村与城市相互影响的一个中介,是大城市向外扩张的中枢,是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纽带,是城市和乡村形态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经营农村     
一、经营农村: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尝试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象任何事物的发展既靠内因、又靠外因一样,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既要保持外部的活力,更要注重启发内在动力;既要注意给其“输血”,更要启动其自我“造血”功能。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改变制约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目标实现的非均衡低效的制度因素,建立起城乡经济联系的有效通道和纽带。效法城市经营的基本经验,以农村各项经济社会要素为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假以经营的手段,提升农村区域开发的整体价值,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从而达成建设的目标,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即经营农村,不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制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是什么样子?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印度的加尔各答。到本世纪末,人口1000万以上的大城市将由现在的几个增至25个。据有关专家推算,全球人口的55%已居住在城市里了。更重要的是,大城市的生活质量远比人们过去预计的要好。大城市的人均寿命一般高于小城市或农村人口的寿命;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拥有更好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自来水供给系统;城市一般能提供更为先进的医疗保健、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城市中心地价的迅速上涨、一些“城市病”现象的出现等,使得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离心现象,那就是人口和一些经济活动逐渐向郊区发展,“住宅郊区化”也就是其中一种较典型的情况。城市和其依托区域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城市和区域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和空间等要素间不停地进行自组织的交流和协同活动,使得这个复杂巨系统经历了一个全是由乡村组成的混沌结构态到出现乡村城镇、城乡分离乃至城乡对立的静态有序的平衡结构状态,现在这个复杂巨系统则是处在城乡间不停地进行交流协同的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郊区化过程实质上也是城镇化的一种外延扩张过程,这个扩张过程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等指导下的有序过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之一,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对完善大城镇功能、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有造近大城市易于接爱其辐射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促使当地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边缘南海市黄岐区为例,试就如何利用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这一机遇,对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城市从农村孕育、分离、对立开来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非农化及其聚集的过程,是向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是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村城市化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因为大城市“病”本身就难以克服,何况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普遍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道路,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把城市的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就是作为在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让农民在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当…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市化和大城市的发展,都反映了城市聚集效应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化的结果。正是因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才会吸引投资和人口集中,导致进一步的聚集。政府政策在总体上应该顺成这一趋势,而不是试图用行政手段替代和改变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新农村大社区是农村城市化的一条新途径,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它具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是农村与城市相互影响的一个中介,是大城市向外扩张的中枢,是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纽带,是城市和乡村形态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辍学的农村孩子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对文化知识重要的重新认知,这是一次对“没有知识就没有选择权”的反思,这是更是一个将我们的视线再次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辍学少年的大大感叹号。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镇人口只有30%,大部分人还在农村住着。农业的产出很低,这么多人务农,是我国穷的根本原因。未来20年中至少有5亿人口要进城,此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翻番。对于这一点,大多数同志都没有不同意见。但是应该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中小城市,两方面的意见对立得很厉害。本不打算就此发表意见。只是想讨论城市规模的合理水平应当由什么来决定,也就是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希望这一讨论会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当前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销合作社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供销合作社,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已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经济群体”,其所处的发展环境与生存空间不可同日而语。以天津市为例,其特性表现为:一是大城市小农村。天津市的城市化率已达到85%,特别是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农村面积在急速缩减,将在3—5年之内取消农业户口。  相似文献   

20.
王淑萍 《魅力中国》2013,(5):100-100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舞台。怎么样搭建好这个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空间,是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最根本的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