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四平 《中国市场》2014,(31):58-60
本文通过对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模型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劳资利益困境的成因,并以佛山市民营企业为代表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利益平衡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劳资双方被错误定位为利益矛盾体,劳方和资方居于利益的两极,矛盾冲突不断。基于我国公有制的国家性质、劳资双方的经济理性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对立中的统一等因素,我国的劳资关系的定位应由利益矛盾体转为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敏捷供应链是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且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供应链,本文分析了建立在合作基础上实现共赢目标的分销供应链企业博弈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以及决策主体和利益主体的不同,分销供应链企业在合作博弈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利益的协调和均衡,这成为分销供应链上各企业能够稳定合作的条件。本文提出了利益协调和均衡机制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并以价格折扣为例分析出该协调和均衡的可能性以及其过程。  相似文献   

4.
郭晓 《中国市场》2014,(12):120-121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的就是要征用部分农地。征地补偿过程涉及多方的利益主体,各方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形成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征地过程中的利益主体,通过博弈的结果分析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也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它使会计准则由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进行分析对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的劳资矛盾依然较为严重,而这些劳资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三方机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并推广的一种社会关系和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其价值取向在于考量劳资双方利益平衡和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两个要素。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三方机制”已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协调劳资关系、处理劳资纠纷的共同准则。根据“三方机制”的理念,构建一个利益分享模型,形成权力资源、经济资源、知识资源的共享局面。使各方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实现和谐劳资关系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233-234
行政立法过程的公正原则是保证立法有序进行和立法结果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立法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反复博弈的过程,其结果会实现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均衡状态。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行政立法过程发现:立法过程博弈形成的利益均衡状态呈现一定的不公正性;因参与主体所掌握的资源和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同,博弈双方在力量、信息接收等方面明显不对称,并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因此,需采取规范博弈主体的参与规则,扩展博弈参与途径,建立立法博弈约束机制等措施以求保证我国行政立法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8.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有条件的贫困村实现精准、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且不同利益主体有着不同诉求。平衡和协调众多利益相关者对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实地访谈调研资料,从社区居民、旅游者、地方政府及旅游企业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其不同的价值利益诉求,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搭建利益博弈平台、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利益协调与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股份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劳资利益关系也就相应地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并呈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分享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运行特征。宏观上,影响该种利益关系协调的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政府调节及工会协调,它们共同决定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及其发展态势。通过对股份制企业大量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充分验证了劳动者持股、工会协调、政府调节在股份制劳资利益关系中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股份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陆续发生的出租车停运事件,凸显当前我国出租车行业在"公司化"经营体制下,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利益协调尚存在沉痼.本文建立了出租车公司与司机方的利益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解的求解与分析,我们认为,构建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协调机制,关键是建立起能够提供"选择性激励"且名副其实的司机方利益"代言人"--工会组织,并明确提出,发挥组织力量来增强司机方的谈判势力,是破解双方"利益困境"、实现双方合意利益均衡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为使出租车行业真正走出"公司化剥削"的困境,我们进一步思考了工会组织为何名不副实、如何构建起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协调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PPP模式理论研究和项目实施不断发展,在PPP项目中,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作为博弈主体,地位逐渐突出,但三者利益诉求不同,与此同时三方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利益冲突。文章基于不同主体,建立PPP模式中三方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达到推动PPP项目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直是政府、企业、市场、农民等多方博弈的焦点:如何保障多方利益.使其共同和谐发展.本文从分析沈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联结机制现状,提出建立和完善沈阳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戴平 《商》2014,(7):251-251
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多方的利益博弈的过程,改造项目难点是利益协调。文章利用利益群体分析法,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三个主要利益群体及间接利益群体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拆迁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提出了相关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两型农业建设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简称两型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涉农企业(农民)之间、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涉农企业(农民)之间的博弈行为。发展两型农业是利益主体之间动态博弈的结果,但是需要对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实施"引导"。这种"引导",可以使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有充分的信心选择两型生产。需要依靠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利益协调机制等办法来改进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15.
郑钧蔚  雷凡毫 《商》2014,(39):57-57
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巨大变革时期。09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振兴和复苏经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刚性需求大量释放,房价日益高企,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由各种社会力量不断博弈形成的结果,如政府与开发商、开发商与消费者等。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的的博弈分析,努力寻求促使各方利益协调的机制,对建立一个合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提出一些舍理性意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素萍  李小娜 《中国市场》2011,(26):97-97,104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合作博弈运用到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即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的企业债权人财务管理的特点、实现机制和意义。得到初步的分析结论是我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公司财务管理并不现实,利益相关者财务实施尚存在很大的困难。但却可以通过完善各种实现机制,逐渐、间接地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等特点。本文提出要从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袁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规范的利益均衡机制、有效的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和科学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团体利益博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各种政治型、经济型、社会型利益团体围绕农村公共权力、公共事务、企业经营权、土地承包转让等展开博弈。由于利益团体发展不均衡、博弈规则缺失等原因,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团体利益博弈影响了社会公正,对此,需要从效率、公平与稳定动态平衡的公正观来分析农村社会转型中团体利益博弈现象,在恰当评价农村社会团体利益博弈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形成和谐的利益博弈关系,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发芝 《商场现代化》2006,(34):221-222
绿色营销又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准公共物品,局部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绿色营销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绿色营销过程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分析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协调好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绿色营销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