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7-11、罗森这两大日系便利店巨头相比,全家算是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2004年7月,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开业,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家便利店仅在上海就超过1000家.作为后起之秀,全家便利店在7-11、罗森已率先抢占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并快速发展,其会员体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日本便利店业态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前进 《商业时代》2011,(22):20-21
近年来,日本三大便利店企业7-Eleven、罗森、全家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但是,7-Eleven进了北京和天津,而罗森、全家进入了上海市场,而没有在北京开店。本文通过日本三大便利店进入中国的市场开发、地域分工、门店布局、经营特色等,浅析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3.
徐娜 《商业研究》2005,(22):32-3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国公司为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对其在华投资战略迅速做出调整,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其战略调整的内容和特点,期望能够把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契机,利用跨国公司的优势资源,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WTO后时代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青 《现代商业》2012,(24):21-22
武汉商贸零售业发达,大型超市、百货店、专卖店及各种传统型小商店等多种业态在这里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在最近几年也进入到了武汉。便利店的特色是方便、24小时营业,这些优势能否适应武汉本土市场的需求,而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改进便利店的经营与管理使之能在武汉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这需要对武汉便利店发展前景做一个合理的分析,本文从便利店在武汉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武汉发展便利店的市场环境并结合相应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零售业态在国内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对其经营模式及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首先对知名外资便利店品牌(7-11便利店)的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土便利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6.
十足便利店24小时的便民服务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提供更多便利和快捷的服务,利用差异化战略抢占义乌市便利店的主导地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十足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作为进入壁垒低的行业,便利店很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十足便利店要取得发展,必须在完善自身品牌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坚持"便民为民""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采取合理的定价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既保留自我,又因地制宜,是日系连锁便利店成功的不二法门。如今,便利店越来越成为城市社区消费的新趋势。今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野村综研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便利店销售规模实现了17%的增长,远远高出百货、大卖场等大型业态的增速,单店毛利率为26.2%。但是,中国便利店单店表现逊于日本和美国。日本便利店单店平均面积仅比中国多出38%,但是单店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便利店在深圳建立.其后10几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并首次突破了4000人/店的瓶颈,标志着上海便利店业态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便利店业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前期,便利店数量从数十家至数百家不等,其他更多的城市则处于业态的导入期,可见便利店的零售业态在我国正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全球著名品牌7-11、罗森等便利店集团也加速了其在中国的空间布局步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日便利店之间顾客体验和光顾意愿的动因和差异性,在291份调查问卷基础上的系统分析表明:第一,中日便利店之间有商品摆放、陈列装饰和经济性三个共同的店内布局维度影响顾客的购买体验,不过经济性维度在日系便利店中表现欠佳。第二,顾客的日常购买习惯越是充分决策,在便利店中购买体验将会越好;另外,日系便利店比本土便利店诱发的顾客店内体验较好,从而使顾客的光顾意愿更强。第三,在日常购买中,顾客决策的充分性、平衡性程度以及店内的协调性体验只能提高对本土便利店的光顾意愿,不过整体性体验会同时提高对中日便利店两者的光顾意愿。便利店的发展应坚持连锁经营,坚守品牌化、集团化和高端化,改善商品组合、店面风格和品牌个性,从功利性和享乐性两方面满足顾客需求,开发与时代同步的商品和服务,吸取大型商城、超市和网店的优点,为顾客提供贴心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当外资企业将自身发展与中国发展战略融合,当外资企业更加注重以"责任竞争力"为核心理念的实践,当外资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责任分享,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子不好过",最近似乎成了相当一批日在华外资企业的标签。有人说,外资企业风光不再,预示着外资企业将进入在中国发展的低潮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韩便利店在店铺数、销售额、顾客与经营者构成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韩便利店的快速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成功输入美日成熟的便利店经营技术和模式有关。韩便利店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根据店铺数与销售额等的演变轨迹,可以将韩便利店的发展划分为导入期、连锁构筑期、系统完善期、高速成长初期及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2001,(6):67
目前,由于国外著名品牌便利店如美国的7-11并未进入广东以外的地区,华联罗森也因为政策限制和自身原因未能快速发展,因此,今后1~2年内竞争将主要在国内连锁便利店企业之间展开.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今后世界资源越来越频繁的流动趋势,国外著名连锁便利店集团在中国大施拳脚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进入必然对中国本土连锁便利企业的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系家电集体出现亏损的局面,并频频退出中国市场。文章首先分析日系家电企业的现状,发现日系家电企业全线处于亏损状态,并且大部分家电企业撤离中国。其次分析日系家电企业撤离中国的原因,内因方面表现在:产业及人口结构不合理、供应链模式僵化、战略方向出现偏差;外因方面表现在:中韩家电企业的崛起、互联网企业兴起带来的压力等。最后分析日系家电撤离中国给企业的启示,即家电企业要紧跟互联网思维的变化,进行创新和转型,对小家电战略进行调整。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家电企业要紧跟互联网变化,及时发现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新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市场在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战略是对环境变动的反应。在新形势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了在华战略。研究发现:在华战略适应性的变化与对中国市场潜力变化的察觉程度正相关;随着时间推移,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适应性有所提高,而一致性有所降低;在华战略适应性的提高有助于绩效的提高,一致性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其在华研发的战略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投资规模、区位特征、组织特征和功能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便利店这种商业零售业态1929年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得到飞速发展,在中国台湾和泰国加以推广,并迅速传播。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面积小,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明,货架比超市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并很快捷地实现收银。便利店自进入中国内陆以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群众的生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1992年10月,中国大陆第一家便利店诞生于深圳,随后便利店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区便利店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发展速度减慢、开店数量相对较小,单店赢利能力不良,种种问题需要对广州城区便利店经营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将便利店成功经验和广州发展特色相结合,构建了新的广州城区便利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 商业物业市场蓬勃发展晚于其他跨国零售巨头进入中国的英国零售商特易购(Tesco)将在中国引入便利店业务,希望借助多业态发展增加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国贸三期、ECM 中关村广场、第五广场、WFC、财富中心二期、北辰广场都开始了前期的招商,而金泉广场、盘古大观、Solana、华贸中心也加快了后期的招商速度。根据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  相似文献   

19.
<正>1993年3月,上海市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便利店并分别在 1997年和2001年出现了两次规模上的发展高潮。但由于新竞争者的大量进入,摊薄了各便利店的销售额,因此,上海市的便利店一直没有打开盈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连锁便利店行业发展迅猛,国内外品牌纷纷迈开市场扩张步伐。文章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连锁便利店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提出了可供连锁便利店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