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相似文献   

2.
贾文文  周升起 《价值工程》2011,30(4):129-131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取代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本文尝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产品内贸易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和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特征,而且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并优化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包含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了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国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近年来,产品内国际分工现象发展极为迅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运用江苏省的总量数据和沿江8个市的面板数据对江苏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具有积极效应的结论.因此,江苏省应该继续推动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大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加工贸易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数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在当今的时代,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可以诱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际分工深化,提高国际贸易产品的竞争优势,改进我国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发展国际外包对承接方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外包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际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关联的方式,由此前的以"贸易全球化"联系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生产全球化"(即由产品间的分工转变为产品内的分工)联系为主,这种生产型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邓艳平 《企业研究》2011,(12):12-13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进一步升级的因素。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尝试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产业和区域全面升级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东亚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度盛行的"雁行"分工模式逐渐式微,东亚各经济体间开始由产业间梯度分工转向产业内甚至产品内分工,"雁行"体系逐渐演化为网络分工体系。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的原理、特点,并以中国为例来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说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离岸服务外包在全球方兴未艾,外包这一经济现象实质是分工的当代新形态。外包是工序、区段、环节的分工,区别于行业间、产品间的分工。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解析发包方如何在分工带来的冲突中权衡利弊做出发包决策,以及承包方又如何对离岸服务外包进行战略抉择和战略管控以争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和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3.
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不仅已经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可能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文章以上海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初步探索了上海在开放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目标、战略重点、区位选择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尤其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几乎都是“所向披靡”,但我国的企业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尤其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几乎都是“所向披靡”,但我国的企业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9,(2):140-147
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类型与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将国际分工的演进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产业升级的内涵。其次,依据国际分工演进三阶段将产业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三种类型,分别从产量成本比、产值成本比和价值增值三方面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的动力。再次,从升级动力和升级范围两个维度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形式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产业升级在时间上递进和空间上并存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深入推进工业化、生产流程再造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产业升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指出上海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欠缺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本文认为,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上海制造业整体升级尚不现实,但这并不排斥某些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技术转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上海制造业升级的局部突破,进而带动上海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8.
蓝琦 《企业导报》2013,(8):66-66
1970后,国际分工开始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并且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贸易形式日益见长。这类贸易形式以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为基础,将生产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形成以生产工序、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由于这种分工体系的微观方面难以用贸易理论来解释,所以本文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企业在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生产分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产品内贸易为载体的复杂的生产网络。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技术优势居于产业链低端。前者获取巨额利润,后者仅获取微博的劳动加工收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国在生产分工中的地位?文章认为除了传统的技术、劳动等比较优势外,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新型的、重要的比较优势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对于中国而言,要摆脱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中的被动局面,必须大力地发展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指出上海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欠缺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能级以及培育自主品牌是上海制造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的培育是个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过程。因此,现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上海制造业整体升级尚不现实。上海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还要走一段时期的“国际代工”道路,并通过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文章以上海大众为例,分析了上海大众升级的约束条件,以及上海大众实现由OEM、ODM向OBM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