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13,(7):88-88
6月6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保卫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安全保卫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金融电子化》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西部金融业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设交流会”在广西北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旨在现代安全理念指导下,面向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银行业安全工作、社会安全形势和现实状况,由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安全技术防范企业共同探讨现代金融技防工程建设经验,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水平。来自人民银行、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安大学以及西部12省、市、自治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相关安防企业的专家代表出席了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现代安防理念的革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效能及管理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设方面同质化问题突出,安防人员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技防公司缺乏对行业应用特性的深入了解。为了促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银行安全防范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提高安防效能,本刊自本月起,开设“现代化技术防范工程”专栏,与安防管理者、一线从业人员及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就安防工程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精彩案例、方法论等内容进行分享,推动我国银行业安防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银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提高银行业安全保卫工作总体水平已经成为金融业界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为适应形势发展,2011年6月9日至11日,《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在云南腾冲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金融业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高峰论坛"。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保卫部门领导及专业人员,银行技防工程专家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对安防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监控、通信技术的进步,安防监控行业的市场规模、应用领域、技术水平都得以快速发展,面向银行业的安防监控系统也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5.
冯冠 《上海保险》2021,(3):9-10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金融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金融监管部门收到的各类举报投诉事项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就银行业保险业而言,以信用卡"反催收联盟"和保险"代理退保"为代表的职业代理投诉占比较高。2020年,上海银保监局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职业代理投诉专题调研,就这一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危害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金融业转向综合经营的大环境下,为提高我国银行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均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综合经营成为我国银行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本文描述了台湾地区金融综合经营发展背景及金融控股公司主要特征,分析总结台湾金控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从进度把握、模式选择、软件支撑、硬件配套等方面,阐述对大陆银行业推进综合经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业聚焦     
《上海保险》2021,(3):5-6
1上海银保监局与沪上高校合作共建清廉金融教育基地2021年3月18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合作共建"清廉金融教育基地"备忘录签署仪式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上海银保监局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六所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清廉金融教育基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武威,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出席活动并讲话,复旦大学副校长金海燕代表六所高校发言。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业广泛和深入的融合,已经成为整个银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智能无人银行服务模式的肇始,在金融市场、金融客户、金融服务三大方面实现了"智能化+移动化"的可能性和突破性;而在无人银行业服务模式下移动服务技术的进入与应用,更是将现代新科技引入到金融服务变革创新的"风口浪尖"上。显而易见,智能无人银行服务模式和移动服务技术的进入应用,作为传统银行业转型升级、现代化"华丽转身"的突破口,应该引起重视并敢于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的传统安防逐渐融入银行数字化业务发展之中,成为银行客户识别、服务监督、合规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此带来了新的安防业务形态,安防形势也随之出现新的挑战。兴业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业务形态变化,从安防业务和安全合规最急迫的需求出发,围绕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设施,站在实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立足温州实际,有助解决温州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突出问题。本文从银行业角度入手,着重从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背景及现实意义、面临挑战及发展机遇、应对之策及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银行业如何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2011-2020年我国31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如何影响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我国银行业金融科技整体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其后端技术而言,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对缓慢;银行业金融科技后端技术均可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发展银行业金融科技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各后端技术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平抑效果最佳;考虑银行规模及所有权结构异质性,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对于大型银行、国有银行信贷风险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都知道,金融机构分两类,一类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业的宏观管理机构,像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一类是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微观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概述互联网金融从初期发展到未来前景的预测,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壮大的市场成因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梳理分析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未来银行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以及如何改革进行了个人观点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电脑》2012,(10):90-90
近年来,金融犯罪作案方式日趋智能化。借助先进的监控技术和设备提升安防能力,日益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和必需。目前,模数监控正在向网络高清监控转型。与数模监控相比,网络高清监控在提供高清图像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整体网络架构的稳定性、带宽及智能化应用等。借助这一技术,银行网络监控可将信号安全、稳定、可靠地传到后端去,确保整体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构、收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需要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及监管情况而定。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沿革来看,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三个演进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美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  相似文献   

17.
1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作用及技术体系的完善(1)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1日,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天”)与安防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SST”)在广州凯旋华美达大酒店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共同为中国金融银行业打造最优的银行应用科技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自从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来,银行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在深入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银行业应该从紧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的发展方式脱身,主动将自身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从解决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审慎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客户战略、产品战略、渠道战略和区域战略转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真正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业自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P2P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风起云涌,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进而探讨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希望借此产生一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