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伦理气氛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道德行为的发生.文章介绍了组织伦理气氛的理论构建,提出从组织伦理气氛的种类和组织伦理气氛的强弱程度两个维度来阐述组织伦理气氛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指出不同种类的伦理气氛产生道德行为的可能性不同,不同的伦理气氛强弱程度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最后,文章提供了强化和改进组织伦理气氛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显娅 《特区经济》2008,(10):242-243
四川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大灾难,抗震救灾成为对党和国家政府的严峻考验。在这场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正是凭借法治的力量,使抗震救灾更有力量,彰显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大。  相似文献   

3.
巩庆春  吕亚龙 《发展》2008,(6):I0002-I0003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非道德行为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非道德行为的已有研究视角作了划分和概括,指出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来进行非道德行为研究将是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并简要对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作了介绍,便于后来的研究者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新红 《科学决策》2008,(12):124-124
培养小学生的自觉道德行为,应该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入手,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德育工作的多元性,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加强德育教育的操作性。由此才能完全体现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人本视角,就如何深刻认识和做好抗震救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特殊功能作一些探计.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中能"传递爱心";能"稳定人心";能"坚定信心".做好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抓重点,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做好灾区文化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朱枝春 《中国西部》2014,(36):82-83
<正>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德育品质力的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惯性行为。道德行为是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它受一定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某种社会倾向;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道德行为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定目的和形成动机、实际的行动、行动后的效果和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波及我省多数地区,震感强烈,给我省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10.
刘芳 《走向世界》2008,(12):22-27
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有来自济南的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记者……记录下这一个个让我们感动的身影,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和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危难关头,济南人民与灾区人民心手相牵,共度难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性善论"与"性恶论"的联系与区别,从经济的角度阐述"性善论"与"性恶论"中道德行为,并提出在市场经济中,要实现道德行为与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及时了解人们的道德知行状态,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文章分析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抗震救灾     
《广西经济》2008,(5):58-58
桂林市七星区居民为灾区捐款;融安兴茂金桔专业合作社向灾区献爱心;钟山加快制衣生产步伐支援灾区;  相似文献   

14.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国家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迅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汶川地震救灾款物进行全程跟踪审计,这也是中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文章以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审计为背景,根据抗震救灾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抗震救灾通常具有时间紧、任务重、保障条件复杂等特点,比平时财务保障工作难度更大.如何在抗震救灾中做好财务保障工作成为军队新时期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中国的媒体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中央电视台在灾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地震信息,并迅速做出不间断直播的决定。灾难发生地的四川电视台反应迅速,报道突出。成为了解灾情、鼓舞士气、导向舆论的主渠道。给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一支支救援队行动起来,一笔笔捐款送往灾区,一包包血浆汇入救命的血库,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化为战无不胜的力量。中国抗震救灾的壮举让世人惊叹。我省干部群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改委的同志献出了爱心。  相似文献   

18.
葛陇嘉 《科学决策》2008,(12):21-21
无论任务多么繁重,环境多么险恶,条件多么艰苦,只要领导干部敢于“亮剑”,基层官兵就会不畏艰险;只要领导干部站在前列,基层官兵就会奋勇争先;只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基层官兵就会争相效仿。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大地震。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民生命高度重视和负责的态度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人权保障赞歌。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国民积极捐款捐物、献血,许多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些感人的画面实际上向我们昭示着中国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唤起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仍然是朦胧的,是感性的。这就需要对这种朦胧的公民意识精心呵护,认真培养,使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公民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