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1994年《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写明仲裁委员会。因此,目前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只承认机构仲裁,而不承认国内临时仲裁的效力。文章就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的概念、优劣进行分析,以期增进对临时仲裁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仲裁发展历史、仲裁本质,还是目前国际仲裁实践、我国缺失临时仲裁弊端等来看,我国都应当承认临时仲裁.当前,缺少临时仲裁弊端日益显现和严重.应当从仲裁协议内容、临时仲裁协议认定、仲裁员资格和选任、临时仲裁庭组成和职权、仲裁庭与法院关系来构建我国临时仲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贸区仲裁规则》借鉴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仲裁经验和制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仲裁规则。仲裁规则的实施需要国家立法予以支撑,而《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先进性使之与国内立法在一些创新性制度上相脱节,引发临时措施强制执行、默示仲裁协议效力、裁决关于第三人的执行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就必须克服仲裁规则与现行法律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存废或如何完善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简单地废除该制度会有很多弊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将受理的人民法院的确定因素由"仲裁机构所在地"改为"仲裁地"、缩短申请撤销裁决的时限、完善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改进撤销仲裁裁决程序中重新仲裁规则、重构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程序和决定的形式与效力规则等。  相似文献   

5.
公共秩序保留是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仲裁中公共秩序的范畴入手.阐述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的仲裁实践,分析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最后本文还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文章认为限制公共秩序的运用,从而使国际商事仲裁这一争端解决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并非仲裁制度中的纯理论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仲裁管辖权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及执行等重大权利和经济利益。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此问题上趋向于扩大可仲裁事项的范围。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可仲裁事项范围方面却过于狭窄,因此亟待扩大。  相似文献   

7.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是国内外仲裁立法中法院对仲裁进行的最为严格、彻底的监督程序之一。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基本理念需要进一步探讨,仲裁的价值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在立法上、执法上以及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要借鉴国外仲裁立法的经验,完善我国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立法、执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草案)》的出台使得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定位为行政仲裁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仲裁行政化也有违仲裁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否定仲裁民事性的同时,又存在大量对诉讼程序简单模仿、抄袭和沿用的条款。应淡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行政性,尽可能地体现意思自治的原则,法院应当只对仲裁程序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仲裁相对于一般商事仲裁在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仲裁协议(条款)的"书面形式"问题以及网上仲裁地的确定问题.我国在承认与执行电子商务仲裁裁决时,应该将电子仲裁协议(条款)视为书面形式;应该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的方法确定网上仲裁地;亦应按照<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电子商务仲裁中对非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10.
在认识到仲裁是一种具有公正、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等优点的解纷方式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由于收案范围的制度性限制、人们仲裁意识的相对薄弱以及仲裁机构设置的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仲裁的作用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我国目前仲裁制度的作用,还需要媒体增大对仲裁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提供更加方便的机构设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制度存在着分类用语十分混乱、不予执行理由不适当及仲裁裁决承认或执行异议程序不合理方面的诸多弊端,应在更广泛地参考更多国家或地区立法最新实践及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予以矫正,包括:应使用七个分类用语并确切地予以界定,对纯内地裁决仅应保留可仲裁性和违反公共政策这两项不予执行的理由,废除针对涉外仲裁裁决和外国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司法审查裁定前的内部报告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商事纠纷的前提,也是排除法院管辖权的依据。当事人有关仲裁协议有效性的争议将会动摇仲裁管辖的基础。本文从分析仲裁管辖的依据入手,探讨了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的界限,结合国际上仲裁管辖制度的最新发展,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放宽对仲裁管辖权的限制,以促进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完善的劳动仲裁制度使劳动仲裁的法定论前置成为劳动者公益及时有效保护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仲裁机构性质的客观考察和仲裁诉论前置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影响的分析,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仲裁的基础,其主要原则包括仲裁协议的人身性、强制性、书面要求以及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等.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有关仲裁条款对第三人的效力扩张问题慢慢突显出来.以债权转让后仲裁协议对受让人的约束力问题为例,剖析赞成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可以发现,承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某种程度上在仲裁实践中是可行的,对推动仲裁制度的进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并没有在银行业的纠纷解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商业银行对仲裁的认知方式、优势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知与对仲裁的一般定位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导致仲裁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并不普遍.发挥仲裁在商业银行纠纷中的应用,在认知层面上,应当对商业银行加强仲裁制度的宣传与普及;在制度实践层面上,应当建立独立的金融仲裁机制,积极探索新的仲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仲裁法发展历程,探究其成败之处.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结束了我国没有仲裁法典的时代,确立了仲裁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仲裁的本质特征,符合仲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仲裁法所确立的若干原则和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相符,表明了我国仲裁制度在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民社会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仲裁的优越性日益体现。而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仲裁的基础,其有效要件又是重中之重。通过对仲裁协议本质属性的分析,确定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及其是否有效的认定机构,并从效力角度对仲裁协议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内容瑕疵的有效仲裁协议的补救。  相似文献   

18.
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其权威、高效、快捷、强制的特质及其国际性、独创性、专业性、复杂性和实用性,必将给入世后中国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协商、斡旋、调解、调停、诉讼和仲裁诸多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解纷方式中,仲裁是常选的方式。检讨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使之与国际仲裁制度对接与整合,将是我国入世后必须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该项制度应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 诉讼时效的关系,正确把握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和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利用ICSID国际仲裁机制,从立法上,可将我国能作为ICSID当事人的机关规定为"中央人民政府及经其同意的其他政府机构";在ICSID仲裁的争议范围上,应将除有关我国法律有效性的争议和中国法律解释的争议和国有化合法性争议外,其他争议均可考虑同意ICSID仲裁解决;在协议仲裁要件上,我国除在有关的国际条约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外,还可在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协议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